最近,云南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連續接診了兩位小患者,他們的眼睛都是被一種類似注射器的解壓玩具針頭戳傷。
記者調查發現,這類玩具在電商平臺上銷量火爆。例如,一款“小雞捏捏樂擠泡泡解壓玩具”銷量超50萬,評論量超40萬,評論區多表示“刺激”“過癮”。該玩具通過按壓針筒注入空氣到小雞身上形成氣泡,再捏爆以達到解壓效果。
玩“捏捏樂”
兩名孩子眼睛晶狀體被戳傷
不久前,10歲的小豪用媽媽的手機在網上買了這種解壓玩具。在玩耍過程中,意外發生了。
云南大學附屬醫院 眼科主治醫生 劉曉瑛:“小孩子拿注射器裝了一點墨水,打不出水來,他就拿著注射器的針頭對著自己往桌子上砸,砸了以后墨水和針頭就飛出來,飛出來就砸到眼睛,眼內炎比較明顯,針頭扎到眼睛把白內障(晶狀體)也扎到了。”

經醫生檢查,小豪眼睛的晶狀體被針頭戳破,變得渾濁,導致外傷性白內障發生。外傷性白內障不可自愈,小豪先后兩次接受手術。
無獨有偶,在五一假期的第一天,一位8歲小朋友在玩這種捏捏樂時,也被針頭戳傷了眼睛。
目前,這位8歲的小朋友經過治療已經出院,但10歲的小豪仍在接受治療。
“三無”玩具針管捏捏樂
校外文具店就有售
在昆明市盤龍區一所小學外的文具店銷售著不少小玩具,其中就有這種帶針管的捏捏樂,每個袋子里都配有一支小針管。在相隔不遠的另一家文具店,這種針管捏捏樂同樣有售,每個售價兩到3元。
記者注意到,這種針筒玩具不僅外形與醫用注射器相似,還可能因針頭設計對兒童造成意外傷害。此前,上海、廣州、長沙等地也曾出現類似事件,相關監管部門已對校園周邊商戶進行了排查,并責令下架此類玩具。
根據GB6675《國家玩具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玩具制造商應在產品上進行清晰標示,以便消費者了解該玩具的安全信息。標識內容包括適用年齡、安全警示和使用說明等。在適用年齡上,0到3歲嬰幼兒玩具不得含有小零件,以防止嬰幼兒誤吞或窒息。3到8歲年齡段玩具可含有小零件,但必須在包裝或顯著部位有相關警示標識,以告知消費者潛在的傷害風險。記者注意到,這個針管捏捏樂的外包裝上不僅沒有信息,連廠名廠址等生產企業信息都未標注。
律師:危險性較大
帶有暴力導向,涉嫌違法
這類針筒玩具生產售賣是否合法合規?記者咨詢了某律師事務所律師趙良善。
他表示,從安全角度來看,根據我國《玩具安全》系列標準(如GB 6675),其中明確規定玩具應符合物理安全性要求,而針筒玩具的針頭即便磨平,仍屬尖銳物體,易刺傷兒童,遂不符合安全標準。
趙良善從玩具價值導向、使用方式視角分析,針筒玩具外形與醫用注射器相似,針頭設計容易讓孩子脫離虛擬玩具世界,混淆玩具和醫學用品的區分和用途,誘發不安全事件,同時其“擠泡泡”“扎針”等玩法可能引發未成年人暴力傾向,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生產、銷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藥品、玩具、用具和游戲游藝設備、游樂設施等,應當符合國家或者行業標準,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上述產品則不符合上述標準。
趙良善認為,該類針筒玩具危險性較大,帶有暴力導向,涉嫌違法。建議生產者、銷售者盡快整改或召回,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也應介入監督協調。
來源 YNTV2都市條形碼、封面新聞、央視網
責任編輯 呂世成 陳潔
責任校對 李鴻睿
主編 林舒佳
終審 編委 陳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