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月24日)下午,金澤鎮開展“橋鄉武林風”幸福悅學堂非遺樂活社區教育活動,邀請“船拳”上海市級代表性非遺傳承人姜純民,以青浦傳統武術為媒,與市民、游客共同領略水鄉中的“江湖”、橋鄉里的滬派江南。
船拳,是在船頭上演練的武術套路,因江南水鄉傳統文化和區域特點而形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是江南地區特有的水道行船防身方式,秉承南拳,又兼收各派之長。活動現場,在姜純民老師指導下組建橋鄉武術學習團隊,將船拳的招式分解指導,讓市民了解并練習船拳招式。“開展‘船拳’現場教學,對弘揚非遺技藝起到了積極作用。市民們熱情參與,讓我更有信心,在武術之鄉進一步將‘船拳’發揚光大。”“船拳”上海市級代表性非遺傳承人姜純民說。
為將非遺傳承、社區教育與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活動在青浦區教育局、青浦區社區學院、青浦區文化館非遺辦等單位指導與支持下,金澤成校現場開展“船拳”非遺樂活漫談,向市民游客分享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船拳’走進金澤古鎮,不僅是‘非遺+社區教育’的創新融合,更是以武術為媒,擦亮青浦‘武術之鄉’名片。”青浦區文化館副館長方珉曄說。
近年來,青浦區持續推進“非遺在社區”工作,以“非遺+社區教育”模式,將非遺技藝傳承與現代終身教育體系的創新融合。“我們正著力打造‘江南風’‘數智化’‘國際范’的社區教育新模式。武術深受市民的喜愛,船拳一招一式傳承至今,凝聚起江南兒女的拼搏與浪漫,展現著江南文化獨特的神韻與美感。在古鎮中,開展社區非遺傳播,不僅讓市民近距離感受到非遺的魅力,也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活態傳承的社區土壤,豐富了社區教育的內涵載體。”朱家角成教集團總校長戚新欣說。
“青浦是上海非遺資源富集區,我們將通過‘非遺+社區教育’館、教融合創新模式,實現文化傳承與社區教育的協同發展。”青浦區文化館非遺辦主任陳旭華說。
“金澤作為擁有豐厚人文底蘊的千年古鎮,以共建、共享、共學、共育為理念,不斷夯實非遺在社區的傳承根基,讓市民游客更懂金澤、更懂江南。”金澤成校副校長陳嵐說。
記者:李雙玖(名優)
攝影:李雙玖(名優)
編輯:沈千慧
責任編輯:孫晨(首席)
終審:張全權(首席)
轉載請注明來自“綠色青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