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中突擊旅是陸軍快速反應和立體突擊的核心力量,結合直升機空中機動與輕型地面裝甲裝備,具備快速部署、精準打擊和靈活作戰能力;
他采用模塊營編組,可以依據實戰需求將各個模塊化營靈活搭配:采用各種裝甲車族以輕型化車輛為主力;
全旅規模:預計裝備各類裝甲車輛約100-150輛(具體數量以官宣為準)
空突旅的主力單位空突營通常采取“合成化”編組,下轄多個功能模塊化連隊
空突營的作戰效能高度依賴直升機群協同,實際因任務需求動態調整:
可見,一個空突營可能直接配屬或旅級協調使用約10-15架直升機,形成“運輸-火力-偵察”三位一體體系。
按照我軍作戰要求,全營可在2-4小時內完成集結并投送至300公里外戰場:它們根據任務需求,臨時加強無人機分隊或電子戰單元(如“銳鷹”電子對抗系統)。戰時,它的直升機群與地面“山貓”車族、單兵系統通過數據鏈實時共享目標信息;
由于軍費不足和裝備數量劣勢,我軍空突營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當前直-20/8L產能有限,制約大規模突擊波次投送效率,需加速擴產;高原缺氧環境降低直升機有效載荷,需進一步優化發動機性能(例如直-8L換裝渦軸-10發動機);缺乏專用護航武裝直升機(如AH-64),武直-10面對野戰防空系統時生存壓力較大;
防空能力和反無人機/無人車蜂群能力不足,急需裝備更多智能化戰斗/后勤車族、反無人機電磁干擾/硬件,提高每個合成營的直升機通用性和全域適應性;
美軍第101空突師營級單位通常配屬12-15架“黑鷹”+4-6架“阿帕奇”,投送能力更強但重型化程度高;中國空突營更強調輕量化與低成本,適合中小規模沖突,但高強度對抗需依賴體系支援(如火箭軍反介入火力)。
由此可見,武直-21的應急入役多么重要:除了突擊之外,他可以提供戰場火力遮蔽、反裝甲、壓制防空火力、反游擊戰、電磁作戰、護航、遠程精確打擊、中繼制導/偵察、緊急運輸、無人機控制中心等服務,彌補武直-10直升機的缺陷;
武直-21得益于機體和動力系統全面升級,它的機載航電和防護得到全面加強,甚至可以參加空戰、反潛作戰—必要時,武直-21可以充當中國反導網絡的節點;
如此全面的武直-21入役,應當考慮海軍陸戰隊和空軍、火箭軍的需求:它們戰場需求不同,可是急需功能全面的通用武直卻是一致的。
武直-21入役空突營業將直升機結構做出降低成本的調整:更多的直-20入役,直-9等老舊繁雜型號退役,極大降低空突營的后勤維護復雜程度和成本—中國陸軍可將更多經費用于采購先進裝備;
如果空突營得到武直-21加盟,那么它的打擊力將提升:武直-21與直-20通用,未來,它們可通過空中加油、運-20運輸等方式延長戰場打擊距離—中國空突營將成為出其不意的戰場收割機!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告知刪除。具體數據以官宣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