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每個月都要進兩三次影院的人,本來已經習慣了《哪吒2》一直掛在上邊,結果最近發現同期的春節檔電影都已經在流媒體上線,而《哪吒2》卻剛剛宣布第四次密鑰延期。6月30日之前,我們還會看著哪吒在院線鬧海,海水滔滔,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電影內容我已經寫過,我覺得是一部優秀的商業電影,在視覺體驗上可圈可點,但在敘事節奏和人物塑造上,我更喜歡第一部。這并不影響《哪吒2》在票房和口碑上的成功,我也樂見其成,對導演餃子和與電影相關的工作人員充滿了敬意。
隨著票房榜一路沖高,再結合傳統神話的元素,《哪吒2》的討論已經漸漸超出電影范疇,而變成了與民族情緒相關的文化符號。無論是煉丹爐上的標識,還是票房排名,一個打破權威與桎梏的人物,漸漸變成了新的權威。
正是希望《哪吒3》越來越好,我才會有商榷和批評,才希望在一個開放的市場中經歷檢驗和反饋,而不是大樹底下、寸草不生。
春節檔的一枝獨秀讓人欣喜,延續到情人節、婦女節和清明小長假,我認為也能理解,畢竟觀眾愿意看,誰也攔不住。可是五一檔巋然不動,開始讓觀眾有些審美疲勞,歷經幾個月鋪天蓋地的傳播,我很難想象還有人想看卻沒看過。最近幾天《哪吒2》的日均票房都在百萬元上下浮動,排名大約在五六名之間,頹勢盡顯,卻還要在院線上“茍”一個多月,至少。
目前《哪吒2》在全球電影史票房排名第五,跟第四名的《泰坦尼克號》差6億元,這么日拱一卒的方式也很難超越,又是何苦?
從票房構成上來看,《哪吒2》的158億元票房中,海外票房至今不足4億,也就是說《哪吒2》的市場成功,海外票房的作用只有2%。這樣的數據或許會讓有些人感到自豪,即使老外看不明白,咱也能靠自己人買買買撐起哪吒。可我覺得,一個好的文化產品得從全世界掙錢,自循環救不了中國電影,反而可能形成某種固定的成功模板,傳統神話+熱血改編+視覺效果,這對中國電影和動漫的發展并非好事,出于商業考量,影視投資的重心會沿著成功模式發生偏移,受眾對類型片的期待也在不斷強化。麻辣重口的火鍋固然美味,可如果餐廳都以火鍋為主菜,那八大菜系的特色味形或許被遮蔽,市場供給和消費需求共同構建出某種單一生態,或許會更脆弱。
再說回這個票房榜單,我是沒整明白有啥好爭的,靠著單一市場和民族情緒驅動的票房,雖然有參考價值,但并不能反映整體的電影工業水平。電影需要系統,從供給到消費,有多元豐富的生態,才能產生源源不斷的優秀作品。我們這種中年影迷,或許會懷念上世紀90年代中期,多少經典名作誕生。本世紀初,中國的商業電影也有過風光歲月,漫威宇宙開始嶄露頭角。隨著《復聯4》畫上句號,漫威代表的超英終于把自己搞進了死胡同。各種經典作品的續集,都象征著全球電影進入吃老本的時代,最近我在院線只敢挑《幽靈公主》《荒蠻故事》這樣的老片,看了個《雷霆特攻隊*》還睡著了,其他及格線上的作品拒絕嘗試。
《哪吒》系列本就屬于IP電影,在商業模式上并沒有什么創新。成功一方面有賴于IP的影響力,另一方面需要創作團隊持續輸出優秀的人物、故事和視聽語言,這都需要時間來滋養。《哪吒2》的成功有電影本身的成分,也有春節檔同行襯托的功勞,更有大家的文化熱情,再加上票房突破帶來的爭排名心理,種種因素之下,把《哪吒2》推向了中國電影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這個“高度”是機遇也是考驗,如果密鑰這么無限延期下去,從春節檔一直到暑期檔,“吃相”會影響觀眾的路人緣。
畢竟我希望還有《哪吒3》《哪吒4》,以及更多更好的、有中國文化元素的IP電影,“宇宙”的構建、良性電影生態的形成需要文火慢燉。漫威從2008年的《鋼鐵俠》到2019年的《復聯4》,花了11年一共22部電影,才把這個MCU的商業價值推到極致,如果再加上此前漫威漫畫和動畫的長期鋪墊,以及好幾部失敗的電影試錯,更是漫長的過程。直到MCU第四階段,這個礦才被挖得頹勢初現。《哪吒》才經歷兩部,距離“宇宙”還很遙遠,多部聯動,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IP更需假以時日,此時不需要那么激進和短視,“內功"比這些榜單上的虛名重要得多,別讓沒完沒了甚至貪得無厭的手段,影響“哪吒”的長期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