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報道 記者 李青云 羅薇 張寒玥】5月24日,2025非遺視頻創作大會在江西婺源拉開帷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在大會期間接受專訪,深入闡述了以視頻為媒、以青年為橋的非遺傳承創新路徑。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 王曉峰
“非遺保護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傳承斷代。”王曉峰直言,目前眾多非遺項目傳承后繼乏人,面臨斷檔、斷代危機。而傳承的核心在于青年,若沒有年輕人關注和傳承,非遺項目恐將失傳、消失。
“傳承人在哪里?青年人在哪里?答案是在網絡上。”王曉峰指出,短視頻已成為當下最有效的傳播方式,考慮到傳承人大多活躍在互聯網平臺,要讓更多年輕人關注、熱愛并加入非遺保護傳承隊伍,網絡宣傳引導至關重要。
同時,王曉峰也指出,當前非遺視頻創作存在明顯痛點。一方面,非遺創作者獲取素材的渠道有限,非遺傳承人大多不具備視頻創作和傳播能力,導致大量非遺項目、內容、故事和精神得不到有效傳播;另一方面,擅長視頻傳播的創作者缺乏非遺素材來源和接觸渠道,使得非遺在視頻傳播中雖受關注,但曝光內容局限于少數項目。
究其原因,是傳承人端和創作者端未能有效對接,渠道未建立。基于此,協會將目標鎖定在年輕群體,聯合抖音、快手、小紅書、B站、微博、紅果等六大頭部平臺共同發起“青年非遺視頻創作哺育行動”。該行動首次建立“資源池”,匯聚全國45歲以下青年傳承人與視頻創作者,通過雙向匹配實現優勢互補。
王曉峰把“非遺視頻創作哺育行動”歸納為“五個一行動”——堅守一個目標,抓住一個熱點,解決一個痛點,建立一個機制,培育一個生態。
堅守一個目標:就是幫助和扶持青年非遺傳承人、視頻創作人的成長。
抓住一個熱點:就是抓住短視頻網絡傳播風口。
解決一個痛點:就是解決非遺傳承人不擅長創作視頻和利用網絡技術,優秀視頻創作人缺乏獲取非遺資源渠道的現況。
建立一個機制:就是建立非遺傳承人及視頻創作人的“雙向、常態、多元”交流、培訓、互動、合作機制。我們還將建立一套激勵機制,包括對優秀的作品、優秀的創作者、優秀的傳承人給予獎勵,在“中國非遺保護年會”上對優秀作品進行集中展播和發布,選聘一批優秀創作者、傳承人為“非遺推廣使者”。
培育一個生態:就是逐步培育形成一個“非遺傳承人+視頻創作者+平臺+協會+社會”的五位一體的視頻創作生態體系。
王曉峰介紹,目前,行動前期籌備工作已基本成熟,發布了包含300多位傳承人和視頻創作者的名錄。此次大會作為首次非遺視頻創作大會,將吹響行動集結號。他強調,“非遺保護事業最核心的力量是青年傳承人,只有他們參與傳承和保護,非遺才能夠永葆不衰,才能夠歷久彌新。”
“‘非遺視頻創作哺育行動’是一次社會力量參與非遺保護的集結號,也是構建非遺傳播新生態的播種機。”王曉峰滿懷期待,希望未來涌現出更多優秀的視頻創作者投身非遺視頻創作工作,讓更多人了解非遺,將非遺傳播到更廣泛的人群中,包括在國際上擴大其影響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