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6月3日韓國總統大選僅剩8天,可以說時間已進入倒計時。如今的韓國首爾街頭卻籠罩在詭異氣氛中。一邊是共同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李在明的競選團隊在防彈玻璃后宣講政策;另一邊是韓國極右翼團體高舉美國國旗,在華人社區外滋事,挑動反華情緒。
另外,韓國最新民調顯示,李在明的支持率從1周前的51%跌至45%,而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則從29%升至36%。戲劇性轉折的背后,是韓國保守派操弄的“反華牌”與外交立場的激烈交鋒。
李在明所面臨的問題始于首場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當他說出“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韓國不應介入”時,保守派迅速將其貼上“親華賣國”的標簽。事實上,他的立場是基于中韓關系的現狀,以及基于經濟現實。
李在明
中韓建交時,韓國對華是有過政治承諾的,一中原則也受到包括韓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認可,所以李在明的表態并無問題。另外就是中國市場占韓國商品出口份額的25%,三星、現代等企業的命脈與中國市場高度綁定。但金文洙在辯論中卻猛攻這一點,宣稱“對華軟弱等于背叛盟友”,甚至搬出尹錫悅時期的“戒嚴令合法性”來煽動安全焦慮。
韓國內出現的反華聲音并非偶然,而是韓國保守派內的極右翼團隊為助選的政治操作。尹錫悅團隊早在4月為了給“戒嚴令”開拓,就曾散布“中國黑客入侵選舉系統”的謠言。盡管韓國選舉委員會和駐韓美軍辟謠,但極右翼團體仍在社交媒體瘋傳所謂“99名中國間諜被美軍抓獲”的虛假消息。首爾大學教授李明燦就指出:“這是將內部矛盾轉嫁為外部威脅的典型操作。”
中韓兩國
在韓國內近期出現的小規模反華游行中,不少示威者就揮舞特朗普頭像和美國國旗,高呼“韓國需要美軍保護”。這種“自我殖民”式狂熱,與多數民眾期待的“戰略自主”背道而馳。韓國蓋洛普調查顯示,62%的韓國年輕人反對過度依賴美國,但保守派通過操控中老年選民的安全焦慮,硬生生將選舉變成了一個“站隊游戲”,利用美國對韓影響力,給你自己競選助力加分。
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韓國的撕裂本質上是地緣政治的縮影。中國已連續18年成為韓國最大貿易伙伴,半導體、汽車產業鏈高度依賴中國市場;但美國在韓駐軍2.85萬人,薩德系統陰影未散。李在明是希望走鋼絲,也就是保持相對中立的,比如他就說過:“美韓同盟是基礎,但對華合作不可棄。”
美韓聯盟
然而,美國施壓韓國加入“芯片四方聯盟”圍堵中國,以及頻繁舉行美韓聯合軍演,無疑美國留給李在明騰挪的空間正在縮小。
值得注意,韓國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的逆襲背后,藏著保守派的精心算計。他一邊與尹錫悅切割,宣稱要“革新保守派”,一邊接過反華大旗,甚至暗示可能援引《美韓共同防御條約》介入臺海。這種“兩面投機”為他吸引到了部分選民支持,比如原本支持同屬保守派陣營的改革新黨李俊錫的部分選民,就倒向了金文洙,這也是他的支持率出現上漲的原因所在。
不過,盡管國民力量黨及其候選人大打“反華牌”,妄圖以此團結韓國保守派及選民,也確實讓其支持率有了一定提升,但李在明依舊領先其近10個百分點,這一差距可不好抹平,更何況現在離選舉也就只有不到8天了。
金文洙
所以真正的變數還在于李在明自身,若其接下來幾天犯下有損自身競選的錯誤,那將會是給對手送去的攻擊自己的絕佳炮彈,具體來說就是韓國民眾最關心的經濟議題。隨著韓國經濟這兩年逐漸下行,韓國選民在此次大選中最關心的話題其實是經濟發展。所以只要李在明能在該問題上給出一個好的方案,基本能穩贏。
而若李在明勝選,他也將成為近20年來韓國首位同時掌控總統府和國會的領導人,有望推動修憲,擴大總統任期時間。但若金文洙逆襲,韓國可能重回“親美一邊倒”的老路,甚至激化半島緊張。正如李在明所言:“煽動仇恨只會讓國家墜落,我們需要的是理性與團結。”這場選舉不僅是選票較量,更將決定韓國能否跳出民粹的泥潭,找回在大國博弈中保持平衡的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