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內瓦會談至今,剛好過去了一周,中方首次主動聯系美方,卻是因為美方又做錯了事,中美這90天的談判,還會有怎樣的驚心動魄?
一周前,中美經貿高層在日內瓦進行兩天的會談,雙方達成聯合聲明,全世界為這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的和解歡欣鼓舞,但好景不長,美總統特朗普次日就令商務部發布正式文件,啟動撤銷拜登任內簽署的《AI擴散規則》,同時宣布采取額外措施加強對全球芯片出口管制,加強對海外AI芯片的出口管制,包括不準全球使用華為昇騰AI芯片等等。
這一舉動無疑為中美接下來90天的經貿磋商投下了陰影,芯片一直是中美之間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2020年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及其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禁止美國企業向華為出口技術,并禁止華為供應商向其提供芯片,這一舉措令華為的手機業務幾乎毀于一旦。同年,美國進一步將超過100家中國科技企業列入實體清單。
拜登政府上臺后,這一趨勢絲毫沒有緩解,反而愈演愈烈,這期間,美方不僅出臺了臭名遠揚的《芯片與科學法案》,還首次發布針對中國先進芯片和制造設備的系統性出口管制措施,并在此后針對云計算、AI等領域,進一步升級了對中國的出口限制。
可以說中美芯片競爭就是中美競爭的起源,也是中美關系的晴雨表,這也是為什么特朗普又一次打起“芯片牌”之后,中方主動聯系了美方。19日,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表示,在美商務部網站調整AI芯片出口管制指南新聞稿相關表述后,中方就通過中美經貿磋商機制,在各層級與美方進行了交涉溝通,“指出美方行為嚴重破壞中美日內瓦高層會談共識,要求美方糾偏糾錯”。
據了解,經過溝通美方調整了相關表述,但歧視性措施和扭曲市場的本質并沒有改變,也就意味著美方拒絕改正錯誤。目前看來,中美半導體脫鉤已經成為了必然,特朗普政府雖然撤銷了拜登的《AI擴散規則》,但卻不允許擁有美國技術、產品或專利的企業繼續向中國供貨,等同于在技術方面完全“封殺”了中國半導體,同時,也為美國自身在全球建立一個排除中國的AI體系鋪了路。
日前, 特朗普訪問中東,通過放寬AI芯片出口限制、推動科技合作等方式,為美國企業爭取了大規模投資承諾,沙特、阿聯酋和卡塔爾加起來將投資超過2.2萬億美元,用于投資AI基礎建設、半導體等項目。可以預見,未來中美競爭的主戰場必定是人工智能。
短期來看,中企一定會經歷美國出口管制帶來的“陣痛”,但美國的芯片、制造設備并非不可替代,且經過本輪關稅戰,美國已經失去了盟友伙伴的信任,這給中國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同時,特朗普撤銷《AI擴散規則》,就等于放棄了二級管控,讓第三國轉運有了更多的可能,以后新加坡、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都有可能成為中國獲取芯片的中轉站。
現在看來,中美芯片戰還有許多變數,盟友會不會繼續加碼配合特朗普是一個,美國的AI發展能不能甩開中國是一個,但不管世事如何變化,唯一不變的是,只要假以時日,中方一定能夠通過在自主創新突破美國封鎖,屆時美國“小院高墻”自會轟然倒塌,美國的封鎖體系也只能搖搖欲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