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港口!炸工廠!炸首都!俄軍兇狠發起報復,烏克蘭死傷慘重
俄烏換俘背后戰火驟升:和平窗口為何總被炮火淹沒?
5月24日深夜的敖德薩港口火光沖天,俄羅斯"伊斯坎德爾"導彈精準命中載滿軍火的集裝箱船。
爆炸聲里100多個集裝箱的無人機、快艇、彈藥化作火球,連碼頭都跟著炸開了花。
這還沒完,基輔上空250架無人機混著14枚彈道導彈呼嘯而過,安東諾夫兵工廠被炸得廠房塌陷,烏克蘭最先進的軍火生產線瞬間成了廢墟。
仗打到這份上,雙方倒也沒忘交換戰俘——這場號稱開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換俘行動,愣是被淹沒在更猛烈的炮火里。
戰場上的硝煙味反而更濃了,這事兒真讓人揪心。
你說換俘本是個緩和信號,結果兩邊扭頭就往死里打。
烏克蘭三天甩出去1177架無人機砸俄羅斯,俄軍反手就端了人家軍火庫。
這哪是打仗,分明是賭氣!就跟倆小孩互扔泥巴似的,你扔我一塊,我必須還你三塊。
可泥巴換成導彈,炸碎的可都是活生生的人命啊!
看著俄軍一周拿下仨城鎮,烏軍傷亡快破萬,連美國情報大佬都說烏克蘭要扛不住。
但咱們得琢磨,這仗到底圖個啥?俄羅斯說報復無人機襲擊,烏克蘭說反抗侵略,可老百姓的屋頂不會分辨誰家導彈。
敖德薩炸飛的集裝箱里,裝的到底是"自衛武器"還是"侵略工具",在廢墟里找孩子的母親根本不在乎這些標簽!
西方媒體總愛算軍事賬,今天俄軍推進幾公里,明天烏軍損失多少坦克。
要我說,該算的是人命賬!頓涅茨克那些剛被俄軍占領的小鎮,家家戶戶地窖里抖成篩子的平民,他們才該上新聞頭條。
那些在安東諾夫工廠流水線上組裝導彈的工人,昨天還在為養家糊口加班,今天就因為工廠變軍事目標成了炮灰,這筆賬又該記在誰頭上?
最諷刺的是換俘和空襲居然同步進行。
這邊剛交換完戰俘,那邊導彈就破空而來。
這操作就像先給人質喂糖,轉頭就朝人質家里扔燃燒彈!戰爭規矩早被炸得稀碎,日內瓦公約在無人機時代成了擺設。
當軍事目標與民用設施界限模糊,老百姓的生死全憑導彈精度決定,這樣的戰爭還有什么底線可言?
眼瞅著北約武器源源不斷運進烏克蘭,俄羅斯工廠加班加點造導彈,這惡性循環啥時候是個頭?美國前情報官預言烏克蘭要投降,可投降了真能換來和平嗎?2014年明斯克協議簽了八回,哪回真止住過槍聲?戰爭這頭怪獸一旦放出籠子,就不是簽個字能關回去的。
現在雙方都殺紅眼了,停火線畫在哪都是血染的。
看著新聞里炸成馬蜂窩的安東諾夫工廠,突然想起個老理兒——軍火商永遠穩賺不賠。
烏克蘭兵工廠炸了還能重建,俄羅斯導彈庫存打完了接著造,華爾街軍火股天天創新高。
只有那些被炸斷腿的士兵、失去家園的百姓,他們的傷痛永遠沒人報銷。
這場仗打到今天,早該有人問問:究竟是誰在發戰爭財?又是誰在替野心買單?
戰爭的勝利者從來都不是子彈和導彈,而是和平到來時幸存的生命。
當換俘變成殺戮的休止符,當停火協議淪為進攻的煙霧彈,人類離真正的文明還有多遠?這個答案,恐怕要等戰火燒盡才能看清。
可到那時,又有多少家庭等得起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