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見鐘情?
在人群中,你一眼就看到了對方;
只是短暫的接觸,或許是一瞬間,或許是一刻,你就對這個人怦然心動。
或許從世俗的評價標準來看,對方的長相和身材并不出眾,甚至是不符合你想要的那一類擇偶對象的標準;
但你看見對方之后,就是無法控制喜歡上了對方。
關于一見鐘情,這里有一些你不知道的事。
-01
你為什么會對某人一見鐘情?
第一:似曾相識的感覺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初次見面,就感覺像認識許久一樣”
這些感覺描述的就是“相似性”,似曾相識的感覺。
也可以理解為:大腦中隱藏的潛意識,隱藏的碎片化記憶,讓你在初次看到對方的時候,這些記憶碎片組合起來,就構成了熟悉感。
打個比方:
在你很小的時候,或許很喜歡吃什么東西,但你忘記了;你可能受到了驚嚇,你也忘記了具體的場景。
但在你成年后,某一刻再次遇到相似的,讓你害怕的場景,你依舊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就像你當下在做某件事,去某個地方時,大腦好像有一個片段:
“好熟悉,感覺這件事之前做過,感覺我之前來過這個地方”。
可在你確定的記憶中,你知道自己沒有做過,也沒有來過這個地方。
一見鐘情就是如此。
無論是外貌相似還是對方的氣質讓你產生相似感,這都會調動你的情緒。
而情緒,又是喜歡上一個人的本質。
第二:人人都是“看臉”的
并且,男人對于臉蛋,長相,身材的執念,遠遠比女人更明顯。
無論男女,只要你長得有特點,長相極其好看或者五官,氣質,外形能讓人一眼看到;
這個時候,你得到的關注就會更多。
一見鐘情觸發的條件之一,就是“外貌吸引力”,也是刻板印象。
或許對方在別人看來,并不怎么好看;
但在你眼里,你喜歡的就是這款,這就是你的菜。
第三:善意的人,更容易獲得你的喜歡
一見鐘情的發生是短暫的。
在這個情況下,必須滿足一個特征:
對方一定是主動向你釋放某種善意的。
比如:對著你釋放善意的微笑,給你提供了一些微小的幫助,對方的眼神清澈干凈讓你一眼被吸引,又或者對方用肢體,用表情向你傳遞了某種好感的信號等等。
心理學研究表明:
人們優先喜歡的,往往是那些同樣喜歡我們,對我們釋放善意和積極情緒信號的人。
第四:吊橋效應帶來的“愛情錯覺”
什么是吊橋效應?
你從一座吊橋走過,大風吹來,吊橋搖搖晃晃,此刻你的情緒很緊張,有些害怕,面紅耳赤;
剛好,迎面走來某個異性,跟你擦肩而過,或者就停留在你身邊。
你會因為自身情緒的劇烈波動,誤以為是對方帶來的。
為什么很多曖昧中的男女,喜歡去嘗試一些帶有冒險或刺激的活動?
過山車,看恐怖片,去爬山,去體驗未知等,這都會調動情緒。
而陪著你一起做這些事的人,就更容易獲得你的好感。
-02
一見鐘情的關系,到底靠譜嗎?
作家阿蘭德波頓寫過一段話:
“每一對一見鐘情中,都有對愛人品質的故意夸張。這種夸張的贊美,使得我們只會把精力傾注在一張特定的臉上,這張臉承載著我們草率而神秘的信念,不致理想破滅。”
換句話說:
當你對某個人一見鐘情后,你就會尋找更多對方的優點,輔助驗證你的一見鐘情;
你的潛意識也是不確定的,所以你要去發現對方的好,給對方戴上完美濾鏡,以此來證明你是對的,你一見鐘情的感覺是對的。
至于這段關系是否靠譜,有2個判斷標準。
第一:看感情的持續度
也就是激情,荷爾蒙,多巴胺這些回歸到正常水平后,再看你們對彼此的感情;
如果愛意深刻,依舊熱戀甜蜜,那一見鐘情就回到了現實;
如果看到彼此真實的一面,看到對方的缺點就迅速下頭,那一見鐘情也只是一時沖動和激情。
第二:在真實的相處中,感受對關系的投入度
包括:時間,金錢,耐心,積極情緒,社會連接度等。
愛情三要素是什么?
激情,承諾,親密。
對于一見鐘情的兩個人來說,激情是必定存在的;
而承諾,就是相處過程中維系關系,經營感情的方式;
最后的親密,就是兩個人共同經歷了考驗,面對了壓力,一起處理了許多問題。
遞進的關系,一定是讓你們對彼此的親密感越來越深;
不靠譜的關系,則是迅速下頭。
話題:
你有沒有一見鐘情的經歷?
你認為一見鐘情靠譜嗎?
作者何所歡:
專注兩性情感,婚姻家庭,性格成長,社交關系等分析,關注我,為你帶來更多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