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何小鵬在財報電話會上輕描淡寫地宣布“小鵬G7將于6月首發”時,整個新能源市場都豎起了耳朵——畢竟,這可能是2025年最值得期待的25萬級純電SUV之一。預售價22.98萬起,最高續航702km,標配“城市無圖導航”,再加上比特斯拉Model Y更大的空間,G7擺明了是要在“既要智能又要性價比”的家庭用戶市場里,狠狠踩一腳油門。
但問題是,25萬預算的消費者,真的會放棄特斯拉的品牌光環,轉投小鵬的懷抱嗎?
先看設計。G7延續了小鵬的“Robot Face”家族風格,三段式貫穿燈帶配上分體大燈,前臉像極了科幻電影里的機械戰警,封閉式格柵和低風阻輪圈則把風阻系數壓到了極低水平,官方宣稱這對續航提升有不小幫助。不過,這套設計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有人夸它“未來感拉滿”,也有人吐槽“前臉像五菱星光豪華版”,尤其是那個溜背造型,雖然帥,但后排頭部空間會不會犧牲?實測數據顯示,G7的軸距達到2890mm,后排腿部空間接近3拳,地臺純平,1米8的大個子坐進去也不會頂頭,但溜背設計確實讓頭部余量稍顯局促,高個子乘客可能會蹭頭發。
不過,空間只是G7的“開胃菜”,真正的“主菜”是智能化。小鵬這次在G7上玩了個狠的——全系標配“城市無圖導航”,也就是說,即使沒有高精地圖,它也能自動識別紅綠燈、環島、復雜路口,甚至支持跨樓層記憶泊車。這套系統基于純視覺方案,砍掉了昂貴的激光雷達,全靠攝像頭+AI算法,成本降了,但可靠性成了最大懸念。畢竟,大霧天攝像頭糊了怎么辦?雨天識別率會不會暴跌?小鵬的答案是:升級后的圖靈AI算法能應對90%的復雜路況,實測中甚至能在停車場里繞三圈精準停進側方位。但消費者買不買賬,還得看首批車主的真實反饋。
動力方面,G7目前申報的單電機版最大功率218kW,零百加速6秒級,日常通勤夠用,但想體驗“腎上腺素飆升”的推背感,恐怕得等年底的雙電機性能版(預計零百4.9秒)。續航倒是亮點,長續航版CLTC工況下能跑702km,搭配800V高壓平臺,充電10分鐘補能300公里,跑長途基本告別焦慮。不過,2噸多的車重讓它的能耗表現成了未知數,官方沒公布百公里電耗,但參考G6的數據,實際續航打8折可能是常態。
價格上,G7的預售價22.98萬起,長續航版25.98萬,比Model Y后驅版(26.39萬)便宜了小幾萬,配置卻更豐富——更大的空間、更本土化的車機、更快的充電速度。但特斯拉的品牌溢價依然是個坎,畢竟在很多人眼里,“小鵬標值2萬,特斯拉標值5萬”,剩下的18萬才是產品力。
G7的另一個挑戰是產能。小鵬2024年靠MONA M03和P7+兩款爆款翻身,但低價車拉低了整體利潤率,G7必須扛起“高端走量”的重任。然而,25萬級市場的競爭比地獄還殘酷——新款Model Y剛降價,小米YU7虎視眈眈,極氪、問界、蔚來個個都不是善茬。小鵬的勝算在哪?或許是“智能駕駛普惠化”的策略,讓25萬的車擁有50萬的智駕體驗;又或許是“家庭用戶科技平權”的定位,用大空間+長續航+快充精準狙擊奶爸群體。
6月首發在即,G7到底能不能成為小鵬的“翻身之作”,答案很快揭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2025年的純電SUV市場,注定會因G7的加入,變得更加血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