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經信局與北京市通信管理局攜手發布了《北京市5G規模化應用“揚帆”行動升級方案(2025—2027年)》,這份重磅方案為5G技術在未來的廣泛應用繪制了一幅宏偉藍圖。
方案明確提出,到2027年底,5G個人用戶普及率基本達到100%,5G網絡接入流量占比超75%,工業領域規上企業5G應用滲透率達45%,5G輕量化、5G物聯網終端連接數超400萬。這意味著幾乎每個人的生活都將與5G緊密相連,也為安防行業在工業領域的滲透提供了有力支撐。
新興消費領域:5G+安防的場景化革命
XR業務與裸眼3D的安防新生態
方案中“深度賦能基于5G的智能機器人、智能移動終端、云設備”的表述,為安防行業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以XR(擴展現實)業務為例,5G的高帶寬和低時延特性,使安防監控從“被動記錄”轉向“主動交互”。據市場研究機構IDC預測,到2027年,全球XR設備出貨量將突破1.2億臺,其中安防相關應用占比預計達15%。以XR(擴展現實)業務為例,5G的高帶寬和低時延特性,使安防監控從“被動記錄”轉向“主動交互”。例如,在大型活動安保場景中,警務人員可通過5G+XR設備實時獲取三維場景信息,結合AI算法實現人流密度預警、異常行為識別等功能。根據市場調研機構ABI Research數據,2027年全球XR安防市場規模預計達38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超25%。這種技術融合不僅提升了安防效率,更催生了“安防即服務”(Security as a Service)的新商業模式。
裸眼3D技術的突破則為安防可視化帶來質變。方案中提到的“加速推進裸眼3D、云手機、5G消息等應用的創新性迭代”,意味著安防監控畫面將從二維平面升級為三維立體。根據行業報告,2027年全球裸眼3D顯示技術市場規模將突破120億美元,其中安防領域占比約15%,達18億美元。例如,在智慧社區場景中,居民可通過裸眼3D設備查看周邊環境的三維熱力圖,安防系統則能根據實時數據動態調整巡邏路線。這種沉浸式體驗不僅增強了用戶的安全感,也為安防企業創造了新的服務價值點。
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安防新入口
方案中“推進‘5G上車’,激勵車企在汽車前裝環節集成5G通信模組”的部署,為安防行業開辟了車載安防的新賽道。隨著5G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等可穿戴設備的普及,個人安防正從“被動防護”轉向“主動預警”。例如,結合5G+AI技術,智能手表可實時監測用戶心率、位置等數據,一旦檢測到異常立即觸發預警,并通過5G網絡將信息同步至安防平臺。這種“人-設備-平臺”的閉環體系,不僅提升了個人安防的精準度,也為安防企業提供了海量的用戶行為數據。據市場研究機構預測,到2027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將突破800億美元,其中安防相關應用占比約15%,為安防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潛力。
5G深入生產環節,安防應用場景更加廣泛
在生產層面,5G技術的應用更是為安防系統插上了翅膀。方案提出,將深化制造、生產環節5G應用創新和規模復制,打造一批5G工廠建設標桿。這意味著,未來的工廠將是一個高度智能化、自動化的生產體系,而安防系統將成為這一體系中的重要一環。
通過5G網絡,我們可以實現生產設備的遠程監控和故障預警,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安全隱患。在工業互聯網的背景下,安防系統不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而是與生產線的每一個環節緊密相連。例如,方案中“推動5G在新能源并網控制、差動保護等控制類場景創新應用”的表述,為安防行業在能源領域的應用指明了方向。以“5G電廠”為例,通過在電力設備中部署5G傳感器,實現了對發電、輸電、配電等環節的全鏈條監控。例如,在光伏電站場景中,5G+AI技術可實時監測光伏板的發電效率、溫度等參數,結合大數據分析預測設備壽命,提前預警潛在故障。這種“能源+安防”的融合模式,不僅提升了電力系統的安全性,更為安防企業開辟了新的市場空間。
在智慧車聯領域,5G技術可以實現車輛與道路設施的實時交互,為交通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更值得一提的是,方案中“探索在人形機器人中預置5G模組”的部署,為安防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以安防巡檢機器人為例,5G技術使其具備了實時傳輸高清視頻、遠程操控等能力。例如,在化工園區場景中,搭載5G模組的人形機器人可替代人工進行24小時巡檢,通過AI算法識別氣體泄漏、設備故障等隱患,并將數據實時回傳至指揮中心。這種“機器人+安防”的模式,不僅降低了人力成本,更提升了安防作業的安全性和效率。
5G助力公共服務,安防系統更加智能高效
在公共服務領域,5G技術的應用同樣為安防系統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方案提到,將加速推動5G技術在政務線上審批流程優化、獨居老人智能監護服務等領域的應用。這意味著,未來的公共服務將更加智能化、便捷化。
例如,在政務服務方面,通過5G網絡,我們可以實現審批流程的實時跟蹤和監控,提高審批效率和服務質量。同時,為獨居老人提供智能監護服務,通過5G+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老人的身體狀況和生活環境,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安全隱患。
在數字教育、社會治理、智慧文旅等領域,5G技術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5G網絡,我們可以實現遠程互動式教學、校園智慧化管理、安全生產流程重塑、應急救援精細化管控等功能,為公共安全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保障。
結語
隨著《北京市5G規模化應用“揚帆”行動升級方案(2025—2027年)》的深入實施,為安防行業指明了技術變革的方向。
在5G、AI、邊緣計算等技術的驅動下,安防行業正從“被動防護”轉向“主動智能”,從“設備供應”轉向“解決方案”。對于安防企業而言,這既是一場技術迭代的挑戰,更是一次價值重塑的機遇。唯有抓住5G帶來的技術紅利,深化場景創新,構建生態協同,方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