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招聘信息請關注BioArt人才賬號
BioArt人才
良渚實驗室再生醫學與衰老干預領域
團隊介紹
良渚實驗室再生醫學與衰老干預領域學術帶頭人歐陽宏偉教授長期專注于運動系統組織工程與再生研究,建立“生物學-材料工程學-信息工程學-基礎醫學與運動醫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基金委創新群體,取得系列原創性成果:一,在基礎研究上:1)發現人體骨關節分子水平的物質科學新知識和骨關節軟骨細胞可塑性調控新知識,建立超性能干細胞和生物材料新技術。2)建立骨關節炎的四類分子病理亞型,指導精準用藥。二,在轉化研究上:1)開拓醫用蠶絲材料科技,獲批首個植入型蠶絲材料第三類醫療器械證;牽頭制定國家和國際絲素蛋白醫藥行業標準。2)開拓臨床關節軟骨組織工程移植醫療新技術;研發自粘型軟骨膠原支架并完成注冊臨床試驗。3)開拓濕面組織粘附膠體材料,獲批國家創新醫療器械。近5年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研究項目、重大研究計劃重點支持項目、重大項目,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科技創新合作”專項等項目(課題)。以通訊作者或者第一作者在PNAS、Nat Biomed Eng、Ann Reuhm Dis,Cell Rep、Nat Commun,Sci Adv等期刊發表科研論文2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30余項,轉讓7項;制定了國家醫藥行業標準3項、團體標準2項和衛生部組織工程三類醫療新技術管理規范1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4項。
再生醫學與衰老干預領域AJoint團隊匯聚了一批來自AI大數據、機械工程、再生材料、生命科技和臨床應用多領域專業團隊,包括歐陽宏偉教授、唐睿康教授(化學系,生物礦化及生物材料方向)、吳健教授(計算機,醫學人工智能方向)、賀永教授(機械工程,生物3D打印方向)、茵梓教授( 干細胞與再生醫學 方向) 、陳曉教授(肌腱組織工程方向)、柳華教授(干細胞免疫原性、免疫微環境與再生)、洪逸研究員(生物材料、生物3D打印和組織工程)、王小召研究員(復雜界面多尺度結構力學解析、生物礦化及界面粘附材料)等團隊核心骨干,致力于再生醫學與衰老干預領域研究及成果轉化 。
現因科研項目需要,誠聘 博士后 加入 , 從事科研 /轉化 相關工作 , 信息如下 :
歐陽宏偉課題組
招聘崗位及要求:
1)器官芯片和器官制造研究方向博后和工程師
2)生物醫學多組學研究方向博后
3)先進材料和人體穿戴設備研究方向博后
要求:
專業背景: 生物學 、 材料學 、 藥學 、 機械 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化學、干細胞和再生醫學 、 電子信息工程、康復工程、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等相關專業。
茵梓課題組
PI介紹: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良渚實驗室雙聘教授。現任浙江大學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所長。深耕干細胞與再生醫學領域,聚焦肌腱發育與再生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青項目、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資助10多項,研究成果共發表60余篇肌腱研究領域SCI文章,被引 5800余次。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含共同),在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Science 、Cell Death Differentiation 、Cell Reports、Biomaterials 等期刊上發表文章30余篇,包括一篇 ESI 前 1%高引用論文,單篇最高他引400余次。相關研究成果獲浙江省自然科學一等獎(3/5),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4/7)。獲得專利授權9項,參編國際權威著作4部。
課題組介紹:課題組聚焦于肌腱再生微環境、干細胞命運調控與功能重建研究。在國際上率先通過單細胞組學解析肌腱發育全景圖譜,創新性發現NES+超強再生潛能干細胞亞群,并 構建仿生微環境 實現干細胞定向分化調控,在大型動物模型中驗證工程化肌腱的功能 再生 效果,目前正推進臨床轉化研究。研究方向為:1、基于疾病模型的智能化肌腱類器官構建及藥物篩選平臺開發;2、力學-生化耦合微環境調控干細胞分化的機制解析與 轉化應用 ;3、 關鍵細胞亞群在 肌腱 生理病理中 的轉化 功能調控研究 ;4、肌腱損傷修復過程中免疫微環境 及神經 調控機制研究。
招聘崗位及要求:
崗位:類器官構建和干細胞研究方向
近3年內獲生物醫學、細胞生物學、組織工程、生物材料或相關領域博士學位,年齡不超過35周歲 ;
曾以第一作者發表高水平、高質量論文,有一定的獨立工作能力,有責任心與團隊合作精神,擁有較為良好的英語溝通和寫作能力 ;
具有干細胞 鑒定 、類器官模型構建、 多組學分析 、 譜系追蹤 等任一技術專長者優先 ;
熟悉類器官與干細胞研究前沿技術(如CRISPR編輯、類器官芯片、活細胞成像 、 高通量藥物篩選 等),熟練掌握類器官培養體系建立與功能評價技術、精通干細胞分化調控相關分子機制研究、 熟悉遺傳工具鼠的應用 者優先 ;
對再生醫學轉化研究有強烈興趣,能適應跨學科合作研究、遵守學術倫理,具有團隊協作精神與科研項目管理經驗 。
陳曉課題組
PI介紹:陳曉,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良渚實驗室雙聘教授。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專注于肌腱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研究。生理上發現了肌腱細胞亞群完整演變過程與階段性分化調控新知識,病理上發現細胞外基質導致肌腱瘢痕纖維化的新機制,并在肌腱膠原仿生支架上進行了系列研究。在Science Advances, Cell Report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Science, 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等再生醫學主流期刊發表90多篇文章,其中第一和通訊作者40余篇,SCI他引5000余次。研究成果多次在國際肌腱韌帶年會,國際軟骨修復學會年會獲得最佳論文獎。獲得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等多項省部級獎項。
課題組介紹:課題組聚焦肌腱生物學與再生醫學前沿領域,圍繞肌腱發育、修復、再生及病理調控的核心科學問題,開展多學科交 叉研究,致力于揭示肌腱疾病的分子機制并開發創新性治療策略。研究方向涵蓋四大核心領域:1.肌腱組織特異性干細胞分類標志與階段性分化調控 ; 2.肌腱再生科學與組織工程研究 ; 3.肌腱病的分子分型與小分子干預治療 ; 4.運動系統軟組織新材料與再生醫療技術。
招聘崗位及要求:
崗位:衰老纖維化研究、AI生物信息
近3年內取得生物學、醫學、生物信息學、計算機科學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年齡不超過35周歲 ;
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有以下研究經驗者優先:熟悉細胞衰老、細胞外基質代謝失衡、慢性炎癥等纖維化病理機制,具有器官/組織纖維化模型研究經驗,熟練掌握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動物實驗等技術;
或 具備AI生物信息學基礎,熟悉Python、R等編程語言,具備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算法開發能力,擅長多組學數據(轉錄組、蛋白質組、表觀組)整合分析,或單細胞/空間 多組學 數據分析經驗;
曾以第一作者發表高水平、高質量論文,有一定的獨立工作能力,擁有較為良好的英語溝通和寫作能力 ;
具備團隊合作精神,能夠與團隊成員密切協作,共同推進課題研究;具有嚴謹的科研態度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遵守學術規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
柳華課題組
PI介紹:柳華,浙江大學醫學院和良渚實驗室雙聘PI、博士生導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哈佛醫學院訪問學者,曾任湘雅醫院臨床醫生。長期從事干細胞免疫原性、免疫微環境與再生的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資助10余項,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Biomaterials、Journal of Immunology等國際期刊發表SCI論文近50篇,4項國家發明專利獲授權,主編和參編專著及教材3部。
課題組介紹:課題組聚焦于干細胞免疫原性、免疫微環境與再生的研究。在國際上首次通過表觀基因編輯方式精準調控人干細胞表面HLA-I表達量,構建出安全的通用型干細胞,并在多個疾病模型中證實了通用型干細胞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目前正致力于將此部分科研成果進行轉化研究。研究方向為:1、以疾病為導向的通用型干細胞臨床前試驗及IIT研究;2、通用型干細胞生物反應器相關技術開發;3、通用型細胞構建、擴增及應用技術開發。4、除此之外,也從事調控型T細胞與組織再生微環境免疫穩態的相關研究。
招聘崗位及要求:
(1)生物學、醫學或動物學方向
近3年(或即將)獲得生物學、醫學或動物學相關領域的博士學位,年齡不超過35周歲;
熟悉人源化小鼠和動物疾病模型構建(包括骨關節炎、GvHD、肝硬化和自免病等疾病的小鼠及大動物模型),有細胞治療或藥物臨床前評價或IIT申報經驗的優先考慮;
熟悉細胞培養或微生物培養、多組學測序實驗(WGS, scRNA-seq, ChIP-seq, ATAC-seq等)、PCR、Western、免疫沉淀和NGS等分子生物學技術;
曾以第一作者發表高水平、高質量論文,有一定的獨立工作能力;
有責任心與團隊合作精神,擁有較為良好的英語溝通和寫作能力。
(2)生物技術方向
近3年(或即將)獲得生物學、生物技術、基礎醫學或相關領域的博士學位,年齡不超過35周歲;
有扎實的細胞生物學、類器官/生物反應器構建和分子生物學研究經驗;熟悉多能干細胞規模化擴增/分化技術和CRISPR基因編輯/單堿基編輯者優先考慮;
曾以第一作者發表高水平、高質量論文,有一定的獨立工作能力;
有責任心與團隊合作精神,擁有較為良好的英語溝通和寫作能力,協助實驗室管理。
洪逸課題組
PI介紹:浙江大學材料學博士,良渚實驗室研究員,中國組織工程學會青年會員,中國老年骨科創新轉化學組青年委員,海寧侏羅紀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公司入選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主要從事生物材料、生物3D打印和組織工程相關領域的研究。其中,快速止血生物膠水的研究成果發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被譽為“神奇生物膠”受到包括英國每日郵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New Scientist,新華社,人民日報,DeepTech和環球科學等國際和國內著名媒體的關注和報道。該成果被Nature的明日之星榜列為浙江大學2019年的三個亮點工作之一。洪逸研究員研發的“可吸收止血凝膠”產品已完成臨床試驗,獲得“十四五重點研發計劃”企業項目,并通過國家藥監局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主要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Biomaterials,Small,Bioactive Materials等雜志,申請發明專利8項,PCT1項。
招聘崗位及要求:
生物材料方向
【崗位職責】
圍繞聚氨基酸水凝膠及改性天然多糖材料體系,開展在研醫療器械產品核心成分的體內生物學效應機制研究,重點聚焦其在免疫調控與組織再生方面的作用;
獨立設計并執行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方向的研究課題,熟練運用轉錄組測序(RNA-seq)、免疫熒光/免疫組化、流式細胞術、多因子分析等分子與細胞層面的技術手段,并開展類器官或動物實驗;
負責實驗數據的分析與整理,撰寫科研報告與學術論文,為產品研發提供科學依據與學術支撐;
參與新材料構建與體內機制驗證等關鍵技術攻關,配合團隊推進產品研發與注冊轉化進程;
利用AI輔助材料設計,設計和搭建自動化實驗系統提高實驗效率。
【 應聘要求 】
具有基礎醫學、免疫學、生物醫學工程、組織工程、合成生物學和人工智能(專業領域模型訓練和AI for Science自動化實驗室搭建等)等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具備扎實的細胞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基礎,熟悉動物實驗操作流程;
有免疫調控、組織修復或材料-生物互作機制研究背景者優先;
具備良好的科研素養、團隊協作能力與溝通能力,能獨立推進科研項目;
對生物醫用材料的臨床轉化及科研成果產業化具高度興趣與積極投入;
具有AI輔助材料研發和自動化實驗室研究經驗者優先。
王小召課題組
PI介紹:王小召,良渚實驗室“百人計劃”研究員,材料學博士,主要課題為生理、病理下人體運動系統復雜界面連接結構的多尺度結構-功能機制探索(骨-軟骨、ACL-骨、半月板韌帶-骨等)、生物礦化、復雜界面重構、組織粘附膠水開發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博士后基金面上項目,中國生物材料學會會員,已在SCI刊物PNAS、Annals of Rheumatic Diseases、Nano Letters、Bioactiv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Biomaterials等雜志發表學術研究論文三十余篇,授權專利7項,受邀作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等期刊評審專家。
課題組研究方向:
1.骨關節復雜界面多尺度結構力學解析
2.生物礦化及界面粘附材料
3 . 生物力學
崗位職責及要求:
【崗位職責】
1. 獨立承擔和開展課題研究;
2.獨立申請項目并協助課題組申請項目;
3.協助指導實驗室其他成員開展科研工作 。
【應聘要求】
1.年齡在35周歲以下,近3年或即將獲得臨床 醫學 、 生物學 、 材料學 、 藥學 、 機械 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化學、干細胞和再生醫學、 生物信息學 及其他 生命科學相關專業 全日制 博士 學位 ;
2. 具有較強的英文讀寫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有良好的專業素養;
3 . 對生物醫學研究有興趣,治學態度嚴謹,執行力強,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 ,能夠獨立開展課題研究 ;有強烈的創業意愿和探索精神;
4 .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主流期刊上發表過研究論文。
薪酬待遇
按照良渚實驗室/浙江大學醫學中心博士后管理規定,提供專業的科研指導和具有競爭力的待遇(“百人計劃”博士后:綜合待遇43萬-45萬/年;博士后:綜合待遇33萬-35萬/年);
可享受杭州市各種政策:符合條件者可享受 余杭區 E類人才2500元/月租房補貼;畢業于世界前100高校的 應屆 博士可獲得城西大走廊一次性5萬生活 補貼(詳情參照大走廊政策);
支持申報國家/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和各類博士后基金,可提供相關基金申請經驗;
支持參加海內外高水平學術會議;
獲得國家或浙江省博士后科學基金會項目資助的, 杭州市 進行1 : 1配套;
良渚實驗室申請的博新計劃不計入浙江大學統籌管理,單獨管理,待遇可疊加;
博士后出站優秀者可直接入職良渚實驗室特聘(副)研究員;入職杭州工作者可獲得政府資助的安家費和各種人才補貼。
應聘材料
請申請人提供詳細的個人簡歷,包括學習工作經歷、主要研究工作內容、代表性論文論著專利清單、獲獎情況等,將材料電子版發送至電子郵箱,郵件標題請注明“姓名+課題組名稱+崗位名稱”。博士后申請人需提供2個推薦人信息。初審通過者將安排面試。長期有效,直至招滿相應崗位為止,應聘材料將予以保密。
投遞簡歷請選擇:良渚實驗室再生醫學與衰老干預領域
簡歷投遞方式(可選任一):
1. 掃描二維碼投遞簡歷;
3. 點擊鏈接投遞簡歷:https://jinshuju.net/f/ZqXwZt(復制鏈接至瀏覽器投遞簡歷)
課題組招聘廣告請發送至:bioarthr@bioart.com.cn
制版人:半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