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mym17801
小腦萎縮,這個聽起來陌生的名詞,卻困擾著無數人。它不像中風那樣突然發作,而是以緩慢進展的平衡障礙、步態不穩和精細動作困難為主要表現,嚴重時甚至影響言語和吞咽功能。
這種癥狀往往在精神緊張、疲勞或情緒激動時加重,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西醫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主要以康復訓練和對癥治療為主。今天,想分享一個通過中醫辨證施治,堅持一段時間,最終改善小腦萎縮癥狀的案例,希望能給正在與疾病抗爭的朋友們帶來希望。
男性患者,58歲,出現步態不穩大概有七八年,起初只是在轉身或上下樓梯時輕微搖晃,并未引起重視。
最近一年多,不僅走路不穩明顯加重,雙手也開始出現不自主的震顫,尤其是在拿水杯或寫字時,手部抖動更加明顯,讓他感到非常困擾和焦慮。
他嘗試過西醫治療,服用過營養神經類藥物,雖然短期內能稍緩解癥狀,但停藥后問題又會重現,而且還伴隨胃部不適、食欲減退等副作用。
找到李俊才醫生。初診時,見患者行走需扶墻,面色晦暗無華,舌淡胖有齒痕,脈沉細弱。患者自述長期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容易疲勞,睡眠質量差。
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腦為髓海,腎精虧虛則髓海不足,導致小腦功能衰退。此外,脾主肌肉四肢,脾虛則氣血生化不足,不能濡養筋骨肌肉,也是導致平衡障礙的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李俊才大夫診斷為"痿證",辨證屬于脾腎兩虛,髓海不足。
針對患者的病情,給他開了以下中藥處方
熟地黃、山茱萸、山藥、黃芪、白術、茯苓、當歸、川芎、丹參、天麻、鉤藤、石菖蒲、杜仲、牛膝、炙甘草等。
并囑咐患者要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按時服藥,配合適當的功能鍛煉。
方中
?熟地黃、山茱萸、山藥補腎填精,益髓健腦;黃芪、白術、茯苓健脾益氣,化濕祛痰。
?當歸、川芎、丹參活血化瘀,通絡開竅,改善腦部微循環。天麻、鉤藤息風通絡,是治療震顫的常用藥。
?石菖蒲醒腦開竅,杜仲、牛膝強筋骨,引藥下行,炙甘草調和諸藥,使藥效發揮更好。
結果怎么樣?
患者嚴格按照醫囑用藥,服藥一個療程后,走路較前平穩,手部抖動有所減輕,睡眠改善。
繼續服用3個療程,平衡障礙明顯緩解,手部抖動也變得非常輕微,日常生活能力顯著提升。
堅持服用一段時間后,患者的癥狀基本穩定,精神狀態也變得非常好。
他高興地說:“李醫生真是太厲害了,困擾我這么久的平衡問題竟然改善了!“
(注:本文僅供參考,具體用藥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