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Amgen宣布,FDA加速批準其靶向DLL3/CD3的雙特異抗體tarlatamab上市,用于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成人患者。這是首個正在意義上靶向實體瘤的TCE,也成功打破了TCE實體成藥難的魔咒,同時也為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而在今年即將舉辦的ASCO會議上,靶向DLL3靶點的雙抗,ADC都披露了療效驚人的數據,包括BI(勃林格殷格翰)的TCE雙抗obrixtamig,再鼎的ADC ZL-1310和澤璟的ZG006。
首先是再鼎醫藥的ADC ZL-1310,目前該藥物已經于2025年5月19日,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授予快速通道資格認定,用于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在即將舉辦的ASCO會議上,再鼎將會更新該療法的Ⅰ期臨床數據。
該臨床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用于研究ZL-1310治療至少一種含鉑化療方案后進展的r/r SCLC患者,Part 1A為單藥劑量爬坡,Part 2是隨機劑量優化/擴展。
截至2025年1月28日,劑量遞增階段(Part 1A)共有28例患者入組并接受ZL-1310治療(劑量范圍0.8-2.8 mg/kg)。中位研究隨訪時間為5.1個月(范圍2.4-10.1+月)。患者中位年齡66歲(范圍36-79);43%為女性;75% ECOG體能狀態評分為1分;93%既往接受過抗PD-L1治療后進展;39%有肺部放療史;36%存在基線腦轉移。
在28例患者中觀察到19例客觀緩解(ORR 68%,含1例待確認),疾病控制率(DCR)達93%。緩解見于所有劑量組及不同DLL3表達水平(H-score范圍0-260),包括1例既往接受過tarlatamab治療的患者。基線腦轉移患者的緩解率為80%,DCR達100%。19例緩解者中14例(74%)仍在持續接受治療。
安全性方面:89%的患者發生任意級別的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s)(≥3級TRAEs占39%)。1例患者(2.4 mg/kg組)出現劑量限制性毒性(中性粒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5例患者因TRAEs降低劑量,5例因TRAEs停藥。發生率超過1例的≥3級TRAEs包括:貧血(6例)、中性粒細胞減少(5例)、血小板減少(3例)、白細胞減少(2例)和間質性肺?。?例)
BI的obrixtamig(BI 764532)是靶向DLL3的TCE雙抗,其為1+1非對稱是IgG-like的雙抗,與Amgen,澤璟,再鼎不同,其并不是聚焦于SCLC,而是在臨床中開發針對神經內分泌癌。
NCT04429087 是一項正在進行的 I期劑量遞增試驗,評估obrixtamig在標準治療失敗的 DLL3+肺及肺外神經內分泌癌(epNEC)患者中的療效與安全性。本分析比較了 DLL3高表達 vs. 低表達 epNEC患者的療效差異。其臨床設計方案如下:采用4種劑量遞增方案(R)靜脈給藥:RA(固定劑量,每3周一次);RB1(固定劑量,每周一次);RB2(階梯遞增劑量后每周一次);RB3(階梯遞增劑量后,前3周每周一次,隨后每3周一次);
本次披露的臨床患者基線為:60例epNEC患者納入分析(胃腸胰來源[GEP] 45.0%,泌尿生殖系來源[GU] 30.0%,其他/原發不明25.0%),其中DLL3高/低表達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過系統性治療,DLL3高表達組30.0%、低表達組50.0% 接受過>2線治療。
療效方面:DLL3高表達組的ORR、DCR和緩解持續時間(DoR)均優于低表達組。GEP(50.0%)和GU(60.0%)來源的DLL3高表達患者緩解率最高。7例DLL3高表達患者仍在接受治療。I期研究的初步分析表明,obrixtamig在DLL3高表達的epNEC患者中療效更優,尤其在胃腸胰和泌尿生殖系來源腫瘤中觀察到顯著緩解。詳細的臨床療效如下表所示,這里不再贅述。
再看看Ⅱ期劑量擴展臨床,60位患者以1:1隨機分配在10mg和30mg兩個劑量組(Q2W),截止2024年12月31日,40位患者至少接受過一次ZG006的治療(10mg:19;30mg:21)。所有患者在接受ZG006治療前都接受過2線及以上治療,其中45%患者接受過3線及以上治療,72.5%的患者先前接受過免疫檢查點治療。52.5%發生肝轉移,20%發生腦轉移。
療效方面,27位患者接受評估(10mg:13;30mg:14),其總體ORR為66.7%,DCR為92.6%。其中在10mg劑量組,ORR為53.8%,DCR為84.6%;30mg劑量組,ORR高達78.6%,DCR為100%。其中DoR和PFS還沒有到達。另外,對DLL3表達分析,21位
DLL3低表達或者中表達的總體ORR為71.4%。
安全性方面: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s)發生在35例患者中(87.5%);最常見(≥20%)包括:發熱(57.5%)、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CRS,47.5%)、嘔吐(27.5%)、皮疹(25.0%)、食欲下降(25.0%)、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22.5%)、白細胞計數減少(22.5%)和血小板計數減少(22.5%)。僅5例患者(12.5%)出現3/4級TRAEs,其中包括1例3級CRS,未發生導致治療終止或死亡的TRAEs病例
作為對比,我們看一下Amgen tarlatamab的臨床數據,tarlatamab的獲批是基于全球性2期臨床試驗DeLLphi-301的結果。從入住患者方面來看,無論是患者平均接受治療線數,患者發生轉移比例,以及是否接受過PD-(L)1治療,其和ZG006是相當的。
tarlatamab療效方面在接受治療并評估的患者中,10 mg組的中位隨訪時間為10.6個月,100 mg組為10.3個月。10 mg組和100 mg組分別有40%(97.5%[CI],29~52)和32%(97.5% CI,21~44)的患者達到客觀緩解。在這些達到客觀緩解的患者中,59%(68例患者中的40例)的緩解持續時間至少為6個月。數據截止時,10 mg組40例患者中22例(55%)和100 mg組28例患者中16例(57%)仍維持客觀緩解。10 mg組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4.9個月(95% CI,2.9~6.7),100 mg組為3.9個月(95% CI,2.6~4.4)。9個月總生存率估計值分別為68%和66%
總結
tarlatamab的獲批上市,意味著靶向激活T細胞(TCE)雙抗在實體瘤實現了突破。而ZG006作為第二代DLL3 TCE,從目前臨床看,其療效還是非常驚艷的,這也為后續其它二代DLL3 TCE帶來了希望,鑒于目前臨床患者還相當較少,期待后續臨床表現。另外,再鼎的ADC,在臨床中也展現了良好的療效,雖然毒性有點大,但是也打破的以往我們認為低表達靶點不適合做ADC的觀念。
識別微信二維碼,添加抗體圈小編,符合條件者即可加入抗體圈微信群!
請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本公眾號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系(cbplib@163.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