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香港廉政公署重磅推出的“戰鼓”行動,你真的搞明白了嗎?
近日,因“港人首置盤”民生項目鋼筋偷工減料和造假貪污案件,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及其地產項目迅速被輿論質疑,李嘉誠又一次坐在火山口上了。
這個3000套小戶型的項目,是一個港府推出來的民生惠民項目,主要是用來解決一部分青年香港市民居住的剛性需要的,是政府的一個民生工程和形象工程,意義重大。
而現在,李嘉誠們搞出這么一個大事,那就是直接在政府臉上抹黑;于是,港府震怒之下,強力偵破,一舉批捕10人,并順勢推出廉政版“戰鼓”行動,威勢巨大,嚇得李澤鉅等高管連5月22號的股東周年大會都沒敢去現場參加,潦草通過視頻來開了會,把一眾股東搞得怨聲載道。
戰鼓一擂,振聾發聵,那些心虛的人,慌的一批。
今天的一個主要問題是:
為何香港廉政公署,要推出這個聲勢浩大的“戰鼓”行動?敲打的又是誰呢?其背后的用意到底是什么呢?
這個問題,波哥在前面的相關文章中,基本已經做了一些分析,大家可以去參考。
下面,再換個角度來簡單說幾句:
● 一是,民生工程,而且事關3000戶青年業主的利益,如今因偷工減料而造假,直接損害業主居住安全和房屋質量等,也關乎政府形象,把政府也推到了火上烤的尷尬境地,本來是一個好事,現在變成了一個爛攤子,因此,此操作,損害業主利益,傷害政府形象,把港府氣得不輕,直接甩出一個“戰鼓”類王炸行動。
面對港府的強大震懾,李澤鉅們只能暫避鋒芒,皆不敢去股東大會現場開會了。
● 二是,在地產領域,對其他眾多的地產開發商,也是一個重大的警示,港府推出戰鼓行動,實際上也是一個敲打其他開發商的動作,相當于告誡他們要引以為戒,不然也是雷霆之怒、絕不姑息,示范之下,其他人有類似心思的人也得謹慎為之,會有效杜絕很多類似案件的發生。
戰鼓之意,在于殺“猴”儆“雞”,其他的“猴”和“雞”都得掂量一下了。
因為,即使如李嘉誠這樣的大“猴”,也絕不輕饒。
● 三是,重點敲打李嘉誠,不要為了賺錢,罔顧建筑質量、居住安全和業主利益等,如果辜負了政府和民眾的信任,后果很嚴重,該處罰的處罰、該抓人的抓人,必須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當然,以上只是就事論事角度下的簡單分析。
另外,波哥覺得,本次港府廉政公署如此高調地推出這個“戰鼓”行動,或許還有一個跟李嘉誠港口交易的事件互相呼應的意味在里面。
這也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
為啥這樣說?
據波哥觀察,因為港口交易事件,一直在發酵,李嘉誠仍在與國家博弈之中,雖然做了一些口頭或文字上的表態,可事實上明面上的實際行動目前還看不到,也即,即使是在中國在關稅戰中大獲全勝的局面下,李嘉誠及其團隊對其利益毫無松口,仍寄希望去和政府談判以實現自己的商業訴求。
而不是主動做出合理的姿態,去積極響應政府和國家的有關要求。
簡單來說,就是李嘉誠們繼續在端著,可能希望政府去找他們談吧,跟特朗普差不多,這可能是他們想多了。
而相對港口交易來說,涉及的問題很復雜,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出現某種結果的,自然,李嘉誠就會不捉急,可以慢慢跟政府躲貓貓。
那么,李嘉誠的心理就難以攻破,現在上述地產項目出現“黑鋼筋”的惡劣事件,直指其地產核心業務板塊,港府從項目的民生屬性出發、從地產市場的監管上等都具有十分客觀的支撐,在輿論和民意的合理要求下,這把火必定會慢慢燒到國內的其他項目,或者是其他相關民生等類項目,似乎也是否有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因為,在上述百余億港幣的居住項目上,李嘉誠們都敢這么玩,膽子如此之大,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其他項目和業務,會不會也有這樣的騷操作呢?
俗話說,很多事情“不上秤沒有四兩重,上秤一千斤打不住”,那么,李嘉誠也不是所謂的“經營之神”,在其90余年來的唯利是圖的本性中,真的經得起推而廣之和深度朔源的審查嗎?
當然,這樣說,并不是講港府等就會一定去這樣做,肯定會有更高超的手段和謀略,但是,港府的“戰鼓”行動一出,在心理攻勢上就非常厲害,一出手就產生了現實的效果——李澤鉅等高管都不去參加年度股東大會了,你敢說這只是一個巧合,或者是簡單避免被股東和媒體質問這么簡單嗎?
這或許是他早年被悍匪張子強的事情嚇出了一生的心理陰影吧,已快變成驚弓之鳥了,稍有風吹草動,就害怕的不行,面對本次港府廉政公署義正詞嚴的雷霆行動,就更加沒有任何一絲的膽氣了,比較正常,無需多言。
對李澤鉅這樣的行為,不知道李嘉誠會不會感到后悔,自己難道看錯了大兒子嗎?
借客觀事實,敲響“戰鼓”,擊破其心理防線,可掣肘李嘉誠港口交易上的心力和相關資源等,李嘉誠們自然會好好想一想。
昨天波哥已經提到,“戰鼓”,為戰而鼓之、因戰而鼓之為其本意,否則,也不會因為一個地產項目偷工減料的案件而推出來,其背后的含義甚是豐富,李嘉誠們自然知曉其中的味道。
因為,從中國房地產數十年發展中的眾多類似案例來看,港府把“戰鼓”行動用來界定一個小型的民生項目上,確實似乎有點小題大做了,也似乎與“戰鼓”的本質內涵有較大的距離。
那為什么,港府要如此盛大地命其名呢?
僅僅是去敲打地產開發商和包工頭嗎?
對此,明眼人都能有效讀出其中的真正用意。
再者,在賣港口這個事件上,港府和國家,一直秉持良言相勸的節奏,可李嘉誠們眼里和靈魂中只有自己的一己私利和所謂的百年基業,妄圖以“不知道、不表態、不行動”來博弈,而讓民眾和政府越來越視之心煩、言之不愉,而反感至極。
對美英等,不惜重金去投懷送抱,然而這些人并未給他什么好臉色,其中的反轉故事很多,確實驚呆了國人,人們普遍感嘆:
李嘉誠,到底有多大多厚的臉,才能扛受住美英等的不斷打臉和鄙視的目光?
一步步拋國棄族,數典忘祖,必受反噬,港府本次重磅強勢推出“戰鼓”,恰如其分,值得點贊。
以李嘉誠為典型,也能給那些一直把資本和商業利益掛在嘴上、缺乏家國民族氣節、像軟骨頭一樣的資本家及商人們,敲響歷史性的長鳴警鐘。
波哥覺得,這也是港府“戰鼓”行動中的另一層含義。
據波哥觀察,最近,很多朋友把這個事情,解讀為對李嘉誠家族和商業聲譽的一次重創這個角度,雖然有一定道理,但似乎少看了港府首次推出的“戰鼓”行動下的真實內涵,有所缺失。
客觀和簡單來講,一個地產項目的鋼筋縮水和造假貪污的案件,并不值得用“戰鼓”這樣的大敘事模式去表述。
而本次港府的“戰鼓”行動,縱觀香港的地產歷史,以前從來沒有說過,本行動還是第一次,這確實耐人尋味。
退一步講,此類“黑鋼筋”事件,僅在港省來看:
以前肯定也有,為什么以前不這樣說?
難道以前的類似造假案,就不重要和值得揭露嗎?
還是李嘉誠項目中的鋼筋,就不是鋼鐵制造的嗎?
其次,在國家間非常成熟的地產行業,模式、技術、材料等基本不會出現大的差距,而且李嘉誠也搞了幾十年,不可能那么弱智去瞎搞,雖有失察之責等,單從項目的問題而言,也上升不到要出動“戰鼓”的高度。
基于此,大家就可以看出港府的真實用意:
是鋼筋問題,非鋼筋問題,是名鋼筋問題;說李嘉誠,非李嘉誠,是名李嘉誠。
具體什么意思,波哥就不去費舌了。
國際局勢急劇嬗變,在關鍵和特殊的歷史時刻,選邊站隊和拋棄國家和民族的人,尤為惡劣,必須要嚴苛審視和整治,無論他是多么大的商人或資本家等,都必須遵循民族的共同利益。
試問:
一根小小的“黑鋼筋”,動搖的只是李嘉誠利益集團的商業聲譽嗎?
一個純粹的“首置盤”,動搖的只是李嘉誠商業大廈的板塊基業嗎?
一個重磅的“戰鼓行”,展現的只是給李嘉誠等開發商的大警示嗎?
“戰鼓”的本質,波哥認為,一言以蔽之:
拋棄家國和民族的人,也必將被國人所拋棄,概莫能外。
故而,簡單的李嘉誠及家族的商譽重挫之說,只能淪為表面上的淺層觀察,與港府“戰鼓”行動背后的內里和真實涵義,差之毫厘而謬以千里。
不得不察。
務必,深思慎取,誠不我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