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大棚空閑時期煙農開展設施綜合利用種植辣椒。王凌濤攝
初夏時節,秦巴山區的晨霧尚未散盡,湖北竹溪縣豐溪鎮桃花山村的煙田里已是一派繁忙,煙農們趁著早上的露水趕忙移栽……在田埂旁,兩座新建的密集烤房引人注目,青灰色水泥墻面光潔平整,雙脊琉璃瓦屋頂在陽光下反射著金光,顯得格外氣派。
煙農劉厚瓊新建的密集烤房。王凌濤攝
據了解,該處烤房采用了“煙草+煙農”共建的新模式。由煙農建設烤房主體,煙草行業提供加熱設備。盡管煙農按照煙草公司提供的標準建設圖紙施工建造,但兩座烤房之間3米多寬的留白區域更彰顯規劃者的遠見——這里既可作為編煙操作區,也為未來擴建預留了標準化接口。
“這是煙農自建模式的創新樣板!近年來,我們竹溪煙區鼓勵煙農開展烤房自建,一方面可以降低行業煙基資金投入壓力,另一方面煙農自建自用,建設施工由自己把關,建設質量也經得起考驗。”竹溪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驗收組專家現場點評道。
“我們種煙是長遠生計,煙基建設標準可不能低!”烤房業主劉厚瓊的質樸話語道出關鍵。
劉厚瓊家的烤房并非個例,在竹溪,煙農正成為煙基項目的“產品經理”:從預留建設接口到采用模塊化設計,從就地取材到參與工程建設,從“煙草建設只用不管”到“煙農自建自用自管”,煙農的深度參與也從無形中延長了設施使用壽命。
竹溪縣水坪鎮鴛鴦池水庫。王凌濤攝
自2005年啟動煙葉生產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以來,竹溪煙區不斷配套完善各類設施設備,已建成水庫1座,水池176座,水窖138座,機耕路41條總長155.25千米,密集烤房2334座,育苗設施165座等,覆蓋全縣所有煙區。這些設施不僅有力支撐全縣煙葉產業,更成為鄉村振興的“超級接口”,鴛鴦池水庫灌溉著萬畝良田,機耕路發展成為鄉村旅游的景觀道,煙苗移栽后處于空檔期的育苗大棚里面種滿了各式各樣的蔬菜,設施綜合利用效益顯著。
然而,隨著煙區發展,部分設施因使用年限長、產區調整、設施老化等原因,配套設施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竹溪縣局(營銷部)推動煙基項目重心由“重建輕管”向“建管并重”轉移,將管護列為“一把手工程”。
煙草公司為煙農購置的煙夾。王凌濤攝
2023年開始,竹溪縣局(營銷部)每年組織專班對全縣所有類型煙基項目開展運行狀態排查,并建立動態管理臺賬,調劑閑置設施設備,確保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同時注重新建項目的可移動性,如:加大移動板房和育苗中棚的建設力度,降低煙基項目的調劑難度。通過實行煙基項目動態管理,2024年全縣密集烤房、育苗設施在用數量占比分別達91.53%、96.83%,利用率大大提高。
為進一步強化管護責任,竹溪煙草出臺了《調制設備押金管理辦法》,并聯合煙農專業合作社設立了烤房管護專項資金,形成了“產權主體維護+市場化運營+煙農監督”的長效機制。“2025年,我們將根據村屬、社管、民用的原則,探索烤房項目所有權、經營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改革,盤活密集烤房資源,租金收入用于日常維護,形成‘以租養管’良性循環,同時爭取資金開展老舊烤房改造。通過盤活存量、用活增量,提高煙基項目管理水平,將閑置設施轉化為助農增收的共享資產,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竹溪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分管煙葉負責人說道。
新建育苗大棚。王凌濤攝
同時,為響應國家綠色發展的號召,竹溪煙草積極推進傳統燃煤烤房向新能源烤房轉型升級,實現煙葉烘烤從“以煤代柴”向“以新能源代煤”的重大跨越。截至目前,已建成新能源生物質烤房746座、電能熱泵烤房10座,這一轉型大幅降低了煙農勞動強度,同時減輕環境污染,促進煙葉產業邁向更高效、更環保的發展新階段。
竹溪縣煙基項目從“建好”到“用好”,從“短期”到“長效”,是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當夕陽為琉璃瓦鍍上金邊,這片土地正孕育著更豐沛的產業生機,綠色循環鏈串起生態財富,機制創新激活沉睡資產,一幅“業興、村美、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秦巴山脈間徐徐展開。(圖/文 王凌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