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
5月25日,慢病(絡病)防治中國行暨四川省中醫藥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2025學術年會在成都召開。來自四川省各地的專家學者在大會上對絡病理論研究取得的突破,進行了深度解讀與交流,為推動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水平提升建言獻策。
“慢病(絡病)防治中國行”四川站學術會議現場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田興軍在致辭中表示,隨著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和人民對健康需求的不斷提高,絡病學理論與應用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在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等重大疑難病癥方面,展現出了獨特的優勢,為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會議由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呼永河教授擔任大會主席。他指出,絡病理論是中醫學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川省中醫藥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積極開展學術年會、青年論壇等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推進絡病理論的臨床應用,取得了豐富的成果,“相信四川省中醫藥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能夠促進絡病理論在科研、教學、臨床、轉化開發方面的發展,豐富和提升絡病理論的科學內涵和應用價值,積極推動絡病理論全方位發展。”
會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西醫結合中心主任醫師周高峰教授分享了《絡病理論體系構建及其應用轉化》,他介紹,“心血管事件鏈”概念將現代心血管病作為一個整體進行防治,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高危因素與急性心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死亡有一定的因果聯系,呈現遞進發展的關系。如何突破單靶點、單環節干預瓶頸,實現系統干預成為學界重大課題。他詳細闡述了心血管事件鏈“凝”→“壅”→“塞”→“不通”傳變病機特點,總結了調營衛津血用藥規律形成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鏈用藥方案。
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周廣舉教授會中分享
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周廣舉教授則針對《糖尿病全程管理(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糖尿病并發癥)》進行了分享,他介紹,根據IDF 2021年全球糖尿病報告,中國糖尿病患者達到1.41億人,但超半數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指出,糖尿病的中醫藥治療遵循辨證論治原則,在協同降糖、改善癥狀和體征、提高生活質量、防治并發癥中發揮重要作用。他還表示同時津力達糖脂雙調,實現多重獲益,符合國內外指南對糖尿病患者的綜合管理策略,獲多個國內外指南共識推薦。
除了在糖尿病領域,絡病理論在心血管防治領域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會上,四川大學附屬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鄭慶昆教授帶來了《2024最新歐洲CCS指南解讀與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展望》;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王玉泉教授分享了《從抗律到調律-心律失常治療新策略》;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心衰中心主任孔洪在《通絡藥物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臨床應用的專家共識解讀》中表示,中國慢性心衰人群高達1370萬,即使接受指南指導下的最佳藥物治療(GDMT)其5年死亡率仍高達50%,而脈絡學說指導研制的創新中藥芪藶強心上市20年,系列基礎及臨床研究證實其符合“全方位整體”治療心衰的作用機制,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臨床預后,提供慢性心衰治療的“中國方案”。
此外,遂寧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教學主任李琳琳教授對《通絡藥物治療腦血管病臨床研究證據薈萃》進行了詳細分析;成都中醫藥大學銀海眼科醫院段俊國教授聚焦于《從機制出發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優化管理》;青羊區人民醫院譚小芳教授分享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穩定之路》;成都市青羊區府南金沙社區醫院吳文莉教授進行了《病情反復發作的冠心病病例分享》;成都市金牛區第二人民醫院陳永紅教授針對患者《頭暈的煩惱》分析了慢性病的規范性診療管理;平昌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楊曉慧教授帶來《精準施治 讓失律的心臟重獲安寧》的課題演講;峨眉山市中醫醫院牟琴教授通過《心衰逆襲:從生命瀕危到重歸生活正軌》講題分享了心衰患者的診療和管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