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也許能續命,若想贏得未來,還得在技術、產品與品牌上全面發力
正文
最近,老牌的二線豪華品牌沃爾沃突然傳來一個大消息。
當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簡單來說就是要啟動約135億元人民幣的全球降本計劃,當然,最先開始的動作是全球裁員。
從財務來看,沃爾沃的確需要降本增效。
今年一季度,沃爾沃利潤僅僅約14 億元人民幣,要知道,去年同期,沃爾沃可是有47 億的利潤,暴跌了70%。
這不得不讓沃爾沃開始自救。
但是有用嗎?
因為對于沃爾沃來說,利潤暴跌只是表象,戰略失衡才是致命傷。
一、市場的潰敗:燃油失守,電動難立
我們還是從國內市場講起。
2024年,沃爾沃在華銷量為15.6萬輛,同比下降8.2%,創下近五年最低點。
到了今年,下滑態勢依舊沒有減緩。
這咋辦?
很明顯,就是降價,從第三方信息來看,XC60的終端優惠到了8萬至10萬元,S90的也達到6萬至8萬元,但是依然難掩頹勢。
當然,燃油車失守只是沃爾沃的一面,而另一面的是電動難立。
高端純電車型EM90起售價81.8萬,過高定價,被網友嘲諷“賣標送車”,2025年4月銷量僅28輛。
而定位微型電動的EX30雖然起售價20多萬,但是又與中國市場水土不服,4月銷量僅僅40輛。
這樣的銷量,已經不能用慘淡來形容了。
在沃爾沃的核心歐洲市場呢?
由于歐洲的禁售燃油車政策,目前燃油車整體的銷量都在持續下滑。
不過也有好消息。
由于歐洲新能源的補貼政策,沃爾沃的新能源情況稍微好一點,能有20多萬銷量,但是放在全球視角來看,也確實微不足道。
了解行業的讀者,或許會問,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又是因為電動化轉型戰略落后?
不是。
沃爾沃甚至還是電動化的領跑者之一。
二、電動化從“領跑者”到“掉隊者”
早在2021年,沃爾沃高調宣布要成為“全球首個純電豪華品牌”,計劃到2030年徹底停售燃油車。
巧合的是,同年比亞迪也在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時,也簽署“2040年停售燃油車”宣言。
不同的是,比亞迪2022年就開始付諸行動,3月起就全面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
而到了沃爾沃這里,2024年又突然改口,新目標變成了2030年90%銷量靠插混和純電。
更耐人尋味的是,到了2025年4月,沃爾沃又把曾經推動電動化的老CEO漢肯·塞繆爾森請了回來,而這位CEO是當年喊出“2025年交付百萬輛電車”的激進派,這次回來又重新確定了沃爾沃要100%電動化。
不難看出,在電動化浪潮與市場劇變中的情況下,沃爾沃的戰略路線是確定的,但是卻一直出現問題,燃油車沒辦法下決心放棄,純電又斷斷續續的搖擺。
為什么沃爾沃如此搖擺呢?
因為沒辦法立刻賺到錢。
就拿2024年來說,沃爾沃汽車的研發投入達 5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重點向純電動汽車傾斜,但是從2025年一季度財報來看,沃爾沃的新能源車型銷量占比達43%,其中純電占比19%。
這導致沃爾沃的利潤率也從5%斷崖式跌至2.3%。
很明顯,電動化研發費用激增,但單車毛利率持續走低,陷入“賣得越多虧得越狠”的怪圈,這種財務黑洞,當然需要扭轉。
所以才有了此次的全球降本計劃。
但是,來得及嗎?
三、降本增效,能治本嗎?
這次的降本計劃其實是有三個子方案的。
一個是加強成本管控、抱緊母公司吉利的大腿,要和吉利共用生產材料、生產工廠和供應商等;二是全球裁員;三是保住利潤增長中心,提高營運回報。
可以看到這次裁員,自救的傾向很明顯。
但是否真能改變沃爾沃的現狀,從歷史效果來看,依然存有疑問。
就拿沃爾沃的EX30來說,它是基于吉利SEA平臺開發,甚至一度被市場視為極氪X(參數丨圖片)的“換殼車”,但是最終銷量卻異常慘淡。
沃爾沃抱大吉利再緊一點,未必會有好的突破。
在《電動勢》看來,沃爾沃今天面臨的成本開支過大問題,只是表象,本質問題是,沃爾沃從產品到智能化技術的全面落后。
如今,沃爾沃以收縮的姿態,來面對競爭落后,似乎更像是戰略性的防御動作,或者用更通俗的話來說,就是續命的意味更多一些。
至少就中國市場而言,那些過去不可一世的海外品牌,由高枕無憂到后來的銷聲匿跡的故事,已經反復上演。
沃爾沃是否也會同樣加入到這一敘事,其裁員后的智能化和產品開發路徑,將會給出真正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