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當特斯拉 Model Y 降價時,一份來自 Jato Dynamics 的報告震驚了整個汽車圈:比亞迪以 7231 輛的純電銷量,首次超越特斯拉的 7165 輛。這個曾經被認為是 "中國廉價車" 的品牌,用三年時間完成了歐洲大陸的閃電戰,其背后的策略堪稱商戰教科書。
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的落成曾被視為歐洲電動車革命的象征。當馬斯克在多哈經濟論壇宣稱 "除歐洲外全球需求強勁" 時,比亞迪正用另一種方式征服歐洲 ,避開特斯拉重兵把守的德法核心市場,選擇從邊緣國家突破。
這種策略在 2022 年就已初現端倪。當特斯拉在柏林工廠周產 5000 輛 Model Y 時,比亞迪悄悄在挪威推出 ATTO 3(元 PLUS),用 2.8 萬歐元的定價直接腰斬 Model Y 的售價。
比亞迪在 2023 年推出插電混動車型,巧妙繞過歐盟 45% 的關稅壁壘。這種 "農村包圍城市" 的打法,讓比亞迪在 2025 年 4 月的插混銷量暴漲 。
在慕尼黑國際車展上,比亞迪展臺出現了有趣的一幕:當歐洲環保組織抗議特斯拉使用童工鈷礦時,比亞迪工程師現場拆解刀片電池,展示其無鈷設計。這種 "技術破圈" 策略,讓比亞迪在 2025 年 4 月的純電銷量同比暴漲。
比亞迪的本地化策略,在匈牙利工廠,不僅生產電動車,還設立研發中心,針對歐洲用戶需求開發智能輔助駕駛系統。 "技術 + 制造" 的雙重投入,在歐盟加征關稅后,仍能保持 59% 的銷量增長。相較之下,特斯拉因車型老化和馬斯克的政治言論,在德國、丹麥等市場銷量暴跌。
當歐洲人還在討論 "中國車能不能開" 時,比亞迪已經完成了從產品輸出到技術輸出的蛻變。2016 年在匈牙利投產的電動大巴工廠,讓比亞迪成為歐洲公共交通的重要供應商,積累了本地化運營經驗。
比亞迪在匈牙利設立歐洲總部,啟動 800V 高壓平臺研發,并與羅蘭大學合作開發下一代電動技術。這種 "技術賦能" 策略,讓比亞迪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力從價格優勢轉向技術領先。
當特斯拉還在為 Model Y 改款產能不足發愁時,比亞迪已在歐洲布局 9 款車型,覆蓋從 2.2 萬歐元的元 UP 到 4.9 萬歐元的漢 EV 全價格段。
2024 年 10 月,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征最高 45.3% 的關稅,試圖遏制中國車企的擴張。比亞迪在匈牙利建設年產 15 萬輛的工廠,在西班牙布局電池基地,通過本地化生產規避關稅。
更妙的是,比亞迪推出 Dolphin Surf 車型,以 2.6 萬歐元的起售價直擊歐洲緊湊型電動車市場空白。這種 "以攻為守" 的策略,讓比亞迪在 2025 年 4 月的中國電動車總銷量中占比近 10%。
逆襲的背后,是中國汽車工業二十年的技術沉淀。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已實現 150 萬次循環壽命,垂直整合的產業鏈將成本壓縮到極致。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比亞迪歐洲總部揭幕式上所說:"這不是簡單的商業勝利,而是新能源時代的權力轉移。"
從挪威漁村到歐洲大陸,從電動大巴到智能轎車,比亞迪用三年時間改寫了歐洲汽車市場的游戲規則。這場逆襲的真正意義,不在于超越特斯拉,而在于證明:當技術創新與戰略智慧結合,中國品牌完全可以在全球市場贏得尊重。正如 Jato Dynamics 分析師穆尼奧斯所言:"這是歐洲汽車市場的分水嶺,更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成人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