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地區的鄉親們注意了,省氣象臺剛發了暴雨橙色預警。
后天起連續三天大到暴雨,正是春玉米拔節的關鍵時候。田里積水超過半天,玉米根就會悶得喘不過氣,往年有老鄉吃過大虧。
村東頭李大爺記得最清楚,前年暴雨后沒及時排水,三畝地減產兩成。“鋤頭底下三分水”,老輩人常說的排澇法子不能忘,趕緊清溝渠。
但現在田塊大了,光靠人力挖溝太慢,得想想更高效的辦法。我個人覺得,家里有抽水機的趕緊檢修,沒電的地方趁早借發電機。低洼地塊要重點盯著,玉米稈基部別被水泡著,不然容易爛根。
有些年輕農戶覺得看天氣預報就行,可地里情況多變,得多往田頭跑。豫南那邊前兩年推廣過起壟栽培,暴雨時排水快,咱們可以學著試試。
不過老辦法也有講究,比如沿著田埂挖導流溝,要比田面低兩指寬。村里張叔去年用塑料布臨時引流,結果堵住了排水溝,這法子不可取。科學的法子是測一下土壤含水量,超過60%就得馬上行動起來。
鎮上農技站這兩天肯定忙,大家打電話問時說清楚地塊位置和作物長勢。東北種大豆的鄉親也別大意,雖說雨少,但得防著突然的倒春寒。
咱們種地靠天吃飯,但不能被動等,提前準備才是硬道理。有人覺得天氣預報不準,可現在手機上實時更新,比過去準多了。關鍵是咱得把天氣預報和地里的活計對上號,別誤了農時。
就像這次暴雨,趕在玉米拔節前下,追肥就得往后推幾天。肥料撒下去被雨水沖走,既浪費錢又污染水,得不償失。
村里可以組織互助隊,勞力少的家庭優先幫忙排水,往年這法子挺管用。市面上有賣那種便攜式排水管,百八十塊錢一根,家里備兩根有備無患。但也別全信廣告,老農用竹竿通溝渠的法子,關鍵時刻一樣好使。
我看見村頭代銷點進了一批防水布,需要的鄉親趕緊去囤點。
最后提醒一句,暴雨過后容易滋生病蟲害,得提前準備好農藥。
具體用什么藥,最好讓農技員到地里看看,別自己瞎買瞎用。這次暴雨考驗的不光是排水,更是咱們應對天氣的法子靈不靈。老經驗加新技術,才能讓咱的莊稼少受災,多打糧。
可能有人會問,要是雨太大排不及咋辦?這就得提前挖好蓄洪溝。蓄洪溝位置咋選?
沿著地頭邊上,別占了正經的耕種地。
說了這么多,最緊要的還是現在就動起來,別等雨水進了田才著急。明早天一亮,先去自家地頭轉一圈,看看溝渠有沒有堵的地方。需要機械幫忙的,趕緊聯系鎮上的農機合作社,晚了可就排不上號了。
咱們種地人不怕吃苦,就怕沒準備,讓天氣鉆了空子。這場暴雨是挑戰,也是檢驗咱們應對能力的機會,大家加把勁。最后送鄉親們一句話:早防早治少受災,勤看勤動多打糧。
記住了,現在就去檢查抽水機,把溝渠里的雜草雜物清干凈。有啥不懂的,隨時去村委問,那里貼著農技專家的電話呢。
咱們一起努把力,保住這季玉米的好收成,日子才更有盼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