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香瓜大批上市的關鍵時候。
廣西上林玉峰村的200多畝香瓜田一片熱鬧。
翠綠藤蔓間圓滾滾的香瓜透著甜香,村民們正忙著采摘。
種植戶羅永恒的15畝瓜田今年行情不錯,每公斤能賣4塊6。他說香瓜要種好,跟著天氣走是關鍵。最近氣溫蹭蹭往上躥,中午棚里能到35度以上。
不少新手農戶發現瓜葉開始打蔫,坐果率也跟著降。這其實是高溫天氣給的警示,通風降溫必須抓緊做。村里種了十多年香瓜的老人都知道,"熱瓜不透氣,等于白費力"。
以前大家靠看云識天氣,現在手機上能看實時氣象預警。可別小看這天氣變化,上周一場突發暴雨就讓鄰村瓜田遭了殃。
雨水積在田里排不出去,不少瓜根都泡爛了。羅永恒早就在瓜田四周挖了30厘米深的排水溝,排水通暢得很。他說傳統的防澇辦法要堅持,科學管護也得跟上。
比如高溫天澆水,老一輩講究"早晚不澆午",現在更要注意水量。
滴灌帶沿著瓜壟鋪,既能保濕又不會讓地里積水。還有農戶發現,連續陰天后果實容易發軟,這是缺鉀的表現。這時候撒點草木灰,既能補肥又能防潮,老辦法還真管用。
不過單靠經驗也不行,農技站的專家定期來田里指導。他們教大家通過葉片顏色判斷缺啥肥,比老法子更精準。現在全村250畝香瓜,畝產都能達到1500公斤以上。
可天氣這事兒,總有些讓人放心不下的地方。比如接下來的梅雨期,濕度大容易滋生病蟲害。提前打好預防藥很關鍵,具體啥時候打還得看天氣預報。
有農戶圖省事等到病害露頭才治,結果損失不少。羅永恒常說,種地就像養孩子,得提前把心操到。
他雇了周邊20多個村民幫忙,采摘期每天能掙100塊。年紀大的鄉親們在家門口干活,既能賺錢又能顧家。
看著田里豐收的香瓜,大家都盼著能賣個好價錢。
但天氣這關始終是個挑戰,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
去年臺風過境時,鄰村沒加固大棚的農戶吃了大虧。鋼架被吹歪,薄膜破了一地,瓜苗受了災減產不少。咱們種地的,就得把天氣的脾氣摸透,提前做準備。
我個人覺得,老經驗加上新科技,才能抗住天氣變化。
現在手機上的氣象APP很方便,可不少老人還不太會用。村里要是能多組織些培訓,大家應對天氣更有底氣。還有個事兒得提醒大伙,收瓜的時候也要看天氣。
采摘前后要是遇上下雨,香瓜容易開裂,賣相就不好了。
具體怎么看天氣預報安排采摘,這里面還有不少學問。總之,跟著農時走,盯著天氣變,種地才能穩當。
眼下最重要的,趕緊檢查自家瓜田的排水溝通不通。再看看大棚支架牢不牢固,別等下雨刮風才著急。
草木灰和復合肥該備的備起來,缺肥可影響口感。有不懂的就去村農技站問問,別自己悶頭瞎琢磨。
天氣無常,咱種地的就得多長幾個心眼,提前把活做在前頭。只要管護到位,老天爺給的挑戰也能變成豐收的機會。關注我們,后續還有更多應對極端天氣的實用法子分享。
記住了,種地不怕天氣變,就怕準備不周全。
現在就起身去田里轉轉,看看哪里還需要拾掇拾掇。別拖延,好收成都是靠勤快和用心換來的。這香瓜能賣上價,靠的就是咱把每個天氣關都過好了。
接下來的梅雨期是關鍵,大伙可千萬別掉以輕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