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谷雨剛過,華北多地農技站突然拉響寒潮預警。明后兩晚氣溫要跌到3℃,正是小麥拔節孕穗的節骨眼。村東頭李大爺蹲在地頭直嘆氣:"前年倒春寒凍壞三成苗,收成全打折扣。
"咱種地的都知道,小麥拔節期最怕"霜打頸",低溫一凍,幼穗容易空殼。可發愁沒用,得趕緊想招!老輩人傳下的土辦法還記得不?
"夜煙薰,日蓋草,霜前澆地苗不孬",這農諺擱現在仍有講究。
先說澆水,趕在降溫前1天澆遍"防凍水",地溫能升2℃左右。水要順著壟溝慢慢灌,別大水漫灌,免得漚了根。
再說熏煙,傍晚在地頭堆點潮濕的秸稈、雜草,點火后留些暗火。濃煙能像一床被子,把地里熱氣兜住,每畝至少擺5堆,間距20米。還有葉面肥,得抓緊噴磷酸二氫鉀,50克兌水30斤,噴頭朝上噴葉背。
有的年輕農戶嫌熏煙麻煩,覺得不如直接蓋地膜。可地膜成本高,小麥地連片鋪開費時費力,還是老辦法更實在。不過咱也得懂點科學,為啥澆水能防凍?
地濕了散熱慢,就像給麥子穿棉襖。葉面肥則是給苗子補"抗凍藥",磷鉀肥能增強細胞韌性,扛住低溫。
東北種玉米的鄉親注意,你們那過兩天也有霜凍,出苗后得趕緊囤秸稈。南方種水稻的,要是趕上連陰雨,育秧棚得加固,別讓冷風吹透了。我個人覺得,老輩傳下的看云識天經驗,至今還是管用的"土雷達"。
但咱也得盯著天氣預報,手機上的預警比看云更準乎,倆結合著來。就說李大爺,昨兒聽了村廣播,今兒一早就帶著兒子澆地去了。他說:"寧可信其有,多忙活一天,總比秋后哭收成強。
"眼下最緊要的,是趕緊看看自家麥田墑情夠不夠,秸稈備齊沒。要是家里缺勞力,抓緊找村互助組,別耽誤了護苗黃金期。
您可能要問,要是已經遭了凍,還能補救不?
這先留個話頭。記住,現在先把防凍措施做足,比事后補救強百倍。
種地就是跟老天爺搶時間,咱多上心一分,收成就能穩一分。最后說個急茬的:明晚10點前,務必把澆水、熏煙準備妥當。拿不準的地方,直接打鄉里農技站電話,號碼貼在村委會公示欄呢。
"人勤地不懶,護苗如護孩",今年夏糧能不能豐收,就看這幾天了!
您那兒今年春耕遇著啥天氣難題?
評論區咱嘮嘮護田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