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這作物,老一輩都知道,曾是實打實的救命糧。過去物資匱乏時,河北山東交界的鹽堿地,全靠它填飽肚子。
那時候高粱畝產不算低,還不挑地,旱澇都能長,養活了不少人。
可到了80年代,土地鹽堿少了,高粱卻慢慢少見了。為啥?跟小麥玉米比,它畝產沒優勢,口感還差,一斤半換一斤玉米,誰愿總吃它。
但如今不一樣了,高粱搖身一變,成了"金豆子"。從數據看,2025年咱國內高粱產量預估320萬噸,可需求量卻達850萬噸,缺口大著呢。
為啥需求漲這么多?
用途太廣了,咱平時喝的白酒,配料表大多有高粱。中國白酒消耗大,高粱成了釀酒的關鍵料,市面上那么多酒廠,都盯著它呢。不光釀酒,化工、交通、醫療上的乙醇,很多也靠高粱生產,戰略價值不小。
可咱國家現在種植面積減少,大洋彼岸卻在擴種,人家地廣人稀,高粱好打理,成了重要出口糧。
咱反倒成了最大進口國,這事兒值得琢磨琢磨。
再說回食用,高粱其實是粗糧,熱量低、飽腹感強,減肥的人吃著合適?,F在加工技術好了,高粱米飯不像以前難咽,不少人拿它當健康餐。
想當年,八九月份高粱紅遍田野,是一代人的記憶,如今它的價值,年輕一代可能不太清楚。從主糧到戰略作物,高粱的變化折射出時代需求的轉變。
但有個問題擺在眼前,咱自己種得少,依賴進口,萬一有個風吹草動咋辦?就像河北老輩人說的,"手里有糧心不慌",高粱雖不主糧,可重要性擺在那兒??纯磾祿?,2030年預估需求量到1000萬噸,咱產能才420萬噸,缺口越來越大。
這時候更得想想,咋把高粱種植重視起來,別讓這么重要的作物掉了鏈子。
有人可能覺得,現在糧食夠吃,高粱可有可無,這想法不對。它既是老輩的救命糧,又是如今的工業糧,用途多著呢,哪能輕視。而且高粱耐貧瘠、易打理,適合不少鹽堿地、旱地種植,能利用起來多好。
咱不能只盯著小麥玉米,多樣作物搭配,農業結構才更穩當。
就像農諺說的,"五谷雜糧樣樣寶",高粱的寶,現在更得挖一挖。
各位老鄉,你們那兒現在還有人種高粱不?以前家里咋吃高粱的?
說說你們的故事,也讓年輕人知道知道,這作物有多不容易。關注天氣號,咱接著聊更多三農事兒,種地離不開天,咱多留意天氣變化。
文中數據供參考,具體情況還得看各地實際,種植還得結合當地條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