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以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名義印發實施《關于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業內簡稱“身心健康二十條”)。這份文件一經發布即引起高度關注,眾多專家對文件出臺的背景、意義和重點進行了解讀,并為落實“健康第一”理念、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出謀劃策。
1
樹立科學的大健康觀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跨學科平臺首席專家俞國良說,“身心健康二十條”強調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對人才培養的基石作用,以系統思維構建“五位一體”育人體系,這既是對“雙減”精神的深化落實,更彰顯了教育治理現代化的新高度。俞國良認為,落實“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首先須對何為“健康”進行專業破題。健康并非局限于身體無疾病,而是涵蓋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的元概念。軀體健康,即身體各器官系統發育良好、功能正常、體質健壯、精力充沛,是中小學生進行學習和生活的基礎保障;心理健康要求認知、情感、意志等心理過程健全和穩定,具備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心理調適能力和積極的自我認知,是中小學生成長的內部動力;社會適應良好要求中小學生能夠融入社會環境,在人際交往、社會活動中表現出恰當的行為和態度,與他人和諧共處,適應社會規則和變化,為實現自我價值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道德健康體現為具備正確的道德觀念、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能夠自覺遵守社會道德規范,展現出責任感、正義感和誠實善良等心理品質,為中小學生的行為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
北京師范大學婚姻家庭研究與咨詢中心主任方曉義觀察到,“身心健康二十條”沒有停留在理念闡釋階段,而是針對不同方面提出了操作性很強的量化指標,如:參觀1次博物館(紅色教育基地)、組織1次春游(秋游)、春秋季分別舉辦1次體育節(運動會)、參加1個興趣小組或社團、舉辦2次校級展演活動、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倡導家長每天與孩子“傾聽一刻鐘,活動一小時”等,既提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具體方法,也為評價工作落實提供了參考。他認為,“身心健康二十條”明確要求北京各區將學生身心健康工作納入教育發展總體規劃和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對學校書記和校長考核評價內容,這將有力保證學生身心健康工作落到實處。
2
系統構建大健康格局
“身心健康二十條”立足首都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和學生個體身心健康發展的實際需求,突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生態系統,提出了涵蓋立德樹人、學校主導、家庭育人、社會參與、組織保障五個部分的20項具體措施。
首都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邢淑芬認為,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根基在家庭,重點在學校,支撐在社會,因此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需樹立多維系統觀,積極構建包括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在內的多系統、多層級的學生身心健康促進框架,搭建充滿關懷和友愛的身心健康支持網絡,從而形成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社會共識和凝聚力。
“‘身心健康二十條’提出了通過多方聯動、協同推進,構筑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支持共同體的實施路徑?!北本煼洞髮W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黨委書記、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任萍說。
原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與心理特教研究所所長孟萬金認為,“身心健康二十條”強調立德樹人的統領作用,以“大思政”帶動“大健康”建設,為中小學生身心健康提供價值引領,補足精神之鈣;以“五育”并舉促進身心健康,為培養強健體魄和積極心理品質綜合施策,筑牢全面發展的身心基石;重視構建全域“大心理”立體服務網絡,以系統論優化學校、家庭與社區(社會)對個體心理的合作共育,發揮學校專業輔導、家庭情感支持和社區資源整合的優勢互補作用,增強校家社協同育人育心功能。
3
從單一減負轉向全面賦能
中小學生正處于生理發育與心理成長的關鍵階段,身心發展面臨壓力疊加、問題交織的新挑戰。北京教育學院思想政治教育與德育學院副院長沈彩霞認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應重視發揮學校主導作用,將身心健康教育融入學校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精準支持,要做到“全域健身心、全員護身心、全程促身心”。
教育是守護與賦能的辯證統一,既要守護學生身心健康的安全底線,更要賦能激發學生蓬勃生長的內在動力。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沈杰說,作為基層教育實踐者,既要讀懂政策文本的要求,更要透視其背后理念的引領。首先,應強化政策集成的“系統育人”,理論知識與實踐探索相結合,加強“知行合一”的實踐育人,讓學生在真實世界中解決真實問題,提升“五育”融合實效。其次,應強調學校主導的“關系賦能”,按學校主導、同伴互助、師生互構、體系支撐的策略,為校園關系網絡的塑造提供指引,以關系賦能(同伴關系、師生關系、校園支持環境等)支撐學生尋找意義感和價值感,從個體競爭到群體共生,形成人人參與、滋養人人的積極心理育人場。最后,應創新機制驅動的“生態協同”。聚焦調動各方力量,加快教聯體建設,廣泛凝聚各方支持力量,“家校社醫”多維主體共同構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生態。
沈杰認為,基層教育實踐者要探索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校本化路徑,“一校一策”制定身心健康校本提升計劃,育“平常心、自信心、感恩心、關愛心”,培“健康力、內驅力、意志力、決策力”,呵護“和諧、富足、自由和豐盈的心靈”,以系統思維答好“培養什么人”的時代之問。
《中國教育報》2025年05月27日 第09版
作者:本報記者 施劍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