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格特約作者 童欣
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4月2日開啟的關稅戰,以中美暫時達成妥協而告一段落。可是此次貿易爭端顯然重創了本已稀薄的中美互信,使之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都難以恢復。而且隨著中美這兩個全球化最大受益國處于脫鉤的陰影之中,全球化本身也命懸一線。如果僅就中美貿易爭端本身來分析此事,可能會讓我們陷入到時事新聞的迷霧之中,倒不如借此機會回顧一下這輪全球化的歷程和其中的重要節點,以期展望未來事態的方向。
全球化,古已有之。從晚期智人走出非洲,到絲綢之路和歐亞草原上的部落,再到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大交換,人類在全球范圍內的人員遷徙、物資運輸和信息交流從未斷絕。而兩次工業革命將人類之間的溝通速度從馬匹的奔跑速度一直追加到光速,這樣的進步喚起了人類(主要是歐洲人)的樂觀情緒,直到兩次世界大戰打破人們的幻想。
1945年二戰結束之后,本輪全球化正式開啟。鑒于兩次大戰的教訓,反法西斯陣營的各大國以《大西洋憲章》為藍本起草了《聯合國憲章》,為本輪全球化奠定了政治框架。
在經濟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創建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貿總協定,為全球貿易自由化奠定基礎,希望通過國際組織來構建國際合作的溝通渠道,共同治理全球市場,從而避免一戰前的殖民地勢力劃分、1929年大蕭條及其之后的關稅戰那樣的侵蝕國際和平秩序局面。所謂,讓商品跨越國界,不要讓軍隊跨越國界。
雖然由于蘇聯在布雷頓森林會議的最后階段退出了談判,不久后世界進入了冷戰時代,但在大國之間保持相對和平的這80年里,全球化得以在一個廣袤的世界市場中徐徐展開,其主要脈絡可以用十三起大事件串聯起來,而出生于1946年的特朗普,不但經歷了所有大事件,也成為親手屠戮本輪全球化的思想者與行動派:
第一件是馬歇爾計劃,美國幫助歐洲恢復經濟,啟動于1947年7月,彼時特朗普剛滿1周歲。戰后的歐洲雖然殘破,卻依然擁有大量高素質的工人和技術人員,馬歇爾計劃為資本極度匱乏的西歐各國注入了信用,使得西歐正在艱難復蘇的經濟獲得了一筆寶貴的啟動資本,而美國自己也為本國經濟培育出一個極具增長潛力的海外市場。這樣一種跨大西洋的共同市場構成了本輪全球化前期的核心。
1947年時任國務卿的馬歇爾發表廣播講話
第二件是科倫坡計劃和第四點計劃,歐美為前殖民地地區的經濟進入全球化進程提供了一個設計方案,是全球第一批援助計劃之一。該方案既可以說是為了反共而采取的經濟措施,也可以說客觀上促進了當地的發展。從全球化的角度看,該方案提升了這些前殖民地國家的生產力和購買力,擴大了世界市場的容量。
1950年英國在錫蘭首都科倫坡召開英聯邦外長會議
第三件大事是運輸革命,物流成本大幅降低。美國商人馬爾科·麥連設計出了將標準箱柜從卡車直接轉運到輪船的流程,這種“集裝箱貨運”將每噸貨物的海運成本從原先的586美分降為16美分,更重要的是大大縮短了裝卸時間。運輸革命的另一個例子是大型商用客機的發展。它大大降低了國際旅行的價格,使得更多的人有了關于海外世界的切身體驗。
“集裝箱之父”馬爾科姆·麥克萊恩(Malcom McLean)
第四件是計算機革命。在電子計算機出現之后,人類第一次擁有了一個可以自動處理海量的數據的工具,這為本輪全球化中后期的金融業革命、互聯網革命奠定了硬件基礎。
人類第一臺通用電子計算機——ENIAC
以上說的是截至60年代末的事件。從1945年到60年代末,本輪全球化才剛剛起步,雖然絕對數值看起來很厲害,但如果論深度的話,在很多方面還遠遠趕不上上一輪全球化的高峰,也就是一戰之前的情況。而從70年代開始,本輪全球化猛然發力,將整個世界帶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之中。
這就要說到第五件事,尼克松時代的變革。他從兩個方面改變的全球化的進程,首先是1971年的“尼克松沖擊”,也就是讓美元與黃金脫鉤,這樣做雖然讓世界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受到一定損失,但充分釋放了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能力。恰在此時,國際金融業的發展,以及電子計算機等硬件方面的條件都準備好了,堪稱鋪設了國際金融的基礎設施,使得國際金融業務自70年代起蓬勃發展。于是后來在全球化進程中資本全球性轉移非常便利——這固然跟資本自身的屬性有關,但也是從這時候起在制度和硬件條件的配合下發展起來的。
其次,是1972年訪問北京,決定性地將中國引向了由美國主導的世界市場一邊。本來,中國的對外貿易在1961年之后已經從偏重與蘇東國家轉而偏向世界市場,但一直將美國排斥在貿易對象之外。尼克松此行融化堅冰,中國這邊啟動“四三方案”,引進化肥生產線,可以說在國際環境和農業基礎上都為數年之后的改革開放做好了鋪墊。
1971年4月13日中美兩國乒乓球運動員在北京首都體育館進行友誼比賽
第六件事,80年代的里根-撒切爾革命。尼克松讓美元與黃金脫鉤,雖然解放了美元,但也帶來的滯漲問題。里根等保守派政治家認為“政府解決不了問題,政府本身就是問題”,開啟了一輪去監管和私有化的政策。后來的新自由主義綱領:“華盛頓共識”,其實發端于此。但是,近年來美國政府最頭疼的“產業空心化”問題,恰恰也開始于里根時期。
1975年美國總統里根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
就在美國企業紛紛出海,在全球尋找轉產地點的時候,發生了第七件事:蘇東陣營的崩潰。對全球化而言,這場劇變最大的意義是戰后由歐美創建的世界市場終于囊括了整個世界,繼中國之后,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和蘇聯的衛星國紛紛(包括加入東歐諸國和越南)。至此,全球化已經無遠弗屆。只有朝鮮、古巴等個別國家參與度相對較低。同時,這些新加入全球化的原社會主義國家無一不經歷一場規模巨大的私有化進程,這也是國際資本的盛宴。以至于有不少人認為,本輪全球化到這時候才真正展開。
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前夕的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
第八件事,互聯網和衛星通訊的全面商業化。就在冷戰結束之后的這十年里,以往讓人感覺是高精尖技術的互聯網和衛星技術開始在發達國家走入千家萬戶,又在下一個十年里傳播到了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雖說,這種連接的速度并不比19世紀的電報更快,但其信息密度和使用的方便程度都是空前的。
1999年 聊天軟件QQ出現
第九件事,2001年中國加入WTO,中國與其他經濟體的關稅水平大幅降低。雖說中國的生產和消費能力的擴張都成為了顛覆既有的全球化格局的力量,但最具革命性還是中國用超低勞動力成本建成了世界上最龐大的供應鏈。
改革開放之后,中國選擇了“出口導向”的東亞版本,不僅重走了日本和亞洲四小龍走過的道路,還將之發揚光大。在通過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化肥一起解決糧食問題后,高速工業化進程里中國長期呈現出勞動力無限供給狀態。可是,這樣一個“超級產能綜合體”是無法獨立存在的。因為它雖然擁有滿足全世界的產能,其勞動者獲得的收入卻遠遠不能提供足夠的有效需求。它只有依靠WTO,依靠美國和歐洲開放市場才能持續成長。但這也是造成這些地區與中國之間形成高額貿易赤字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本輪全球化不可能永遠繼續下去的根本原因。
2001年11月11日中國加入WTO議定書簽字儀式
第十件事,智能手機的出現。它已經不止是一種打電話的工具,而是一種人體感官的延伸。對全球化而言,原先的互聯網是屬于青壯年城市居民的,大多是用于工作和學習的,而且網民中的男性更多,從此時起,智能手機的所攜帶的信息流開始沖向日常生活和更多的社會階層、年齡層和性別群體。
2007年1月史蒂夫·喬布斯推出第一代iPhone
第十一,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早在此次危機爆發之前,對全球化的批判就已經在不斷地積累,而這次由美國的次貸危機所引爆的全球金融災難,大大刺激了人們對全球化的反思。此后的全球化,再也不是高歌猛進的狀態,而總是一副大病初愈的樣子。
2008年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產
沒想到,一場真正的大病真的來了。
第十二,新冠疫情。此事大家記憶猶新,很多人都在強調,新冠疫情導致各國開始關心“供應鏈安全”,開始注意讓制造業回流或者近岸外包。少有人提及的是,疫情還有另一個相反的效果,就是讓各國領導人感覺到:這個大實驗證明,全球化就算真的停了,天也塌不下來,各國其實是能夠適應一個沒有中國制造的世界的,盡管這個過程肯定相當痛苦。或許,有些人就此開始動了心思,有些以前絕對不敢干的事情,現在也有勇氣付諸實施了。
2020年2月湖北省武漢市火神山醫院在建中
第十三,特朗普主義的興起。從全球化的視角看,2016年的大事無疑是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的當選。尤其是,特朗普的當選,代表了一種新型的、雜糅了部分左翼訴求的右翼民粹主義在一個重要國家取得了執政地位。只不過,那時候的特朗普還有些手生。不知道怎么去落實自己的口號,而身邊之人也多方掣肘。所以,除了兩黨意見相對一致的對華貿易戰之外,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拆解全球化的“成就”。
2024年7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競選集會發表演講時遇襲
但在特朗普將美國共和黨改造為一己之私黨后,這樣一個黨在2024年的再次(且更輝煌地)勝選,證明特朗普就是這個時代所選擇的人,而他在幸運地躲過暗殺之后也顯現出他非常確信自己就是那個天選之子。事實上,作為總統的特朗普本身就是本輪全球化的一個產物,是那些自認為被全球化拋離的美國人將他抬進了白宮。
帶著這樣的權力、自信和迷信,他為全世界所選定了2025年4月2日,這個可能會被后世記錄為“全球化終結之日”的一天。
作者簡介:童欣,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研究中德關系史、冷戰國際史,在小宇宙APP上開設有播客“越向書”頻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