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寶
中醫學碩士,教授,執業中醫師,碩士生導師、注冊營養師
陜西中醫藥大學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學科負責人/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食療營養室主任
《臨床營養網》專家顧問/簽約作者
五谷為養米家家族之粳米篇
在 “五谷為養” 的龐大谷物家族里,粳米可是位響當當的角色。它白白凈凈、身形飽滿,在中國人的飲食文化長河里,穩穩地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滋養著世世代代的人們。粳米的歷史相當悠久,在許多傳統醫籍中都有它的身影。《黃帝內經·素問》里那句 “五谷為養”,粳米就是五谷之一。古代醫家們早就發現了粳米的養生奧秘。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粳米,即人常食米,味甘,性平,無毒,主益氣,止煩,止泄。” 短短幾個字,就把粳米的特性和功效說得明明白白。它不僅能補充人體所需的元氣,讓人活力滿滿,還能緩解煩躁情緒,對腹瀉也有一定的調理作用。
從中醫角度來看,粳米入脾、胃經,是調養脾胃的一把好手。脾胃就像人體的 “后天之本”,負責消化吸收食物的營養。脾胃功能好了,身體才能更強壯。對于脾胃虛弱的人來說,一碗溫熱的粳米粥,簡直是 “救命稻草”。《粥譜》里說:“粳米粥,養老育幼,最宜淡薄,每日食之,百疾可免。” 每天喝上一碗粳米粥,能讓脾胃慢慢恢復元氣,減少各種疾病的侵擾。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粳米的吃法多種多樣,每一種都能帶來獨特的美味體驗。最常見的就是煮成米飯,顆粒飽滿的粳米,煮好后香氣撲鼻,吃起來軟糯彈牙。要是在米飯里加點紅薯、紅棗,不僅口感更豐富,營養也更全面。還有那經典的粳米粥,煮得濃稠時,表面會浮著一層厚厚的米油,這可是粳米的精華所在。輕輕抿一口,米油順著喉嚨滑下,胃里頓時暖暖的。除了這些,粳米還能做成各種美食,像廣東的腸粉,用粳米磨成的米漿蒸制而成,口感爽滑,配上鮮美的醬汁,讓人回味無窮;還有福建的鍋邊糊,粳米與各種海鮮、蔬菜搭配,煮出的糊鮮香可口,是當地的特色早餐。
在民間,粳米還有不少有趣的故事和習俗。在一些農村地區,新米收獲后,人們會用粳米煮上第一鍋飯,先敬獻給祖先,表達對大自然饋贈的感恩之情。在孩子滿周歲時,有些地方會用粳米制作各種造型的糕點,寓意孩子未來的生活甜甜蜜蜜、團團圓圓。 粳米,它普普通通卻又無比珍貴,從傳統醫籍里的養生良方,到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主食,再到民間習俗里的美好寄托,它貫穿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下次再吃粳米時,不妨多留意一下,感受這份傳承千年的谷物魅力,享受它帶給我們的健康和幸福。
《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