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破傷風
人們往往會聯想到被生銹鐵釘割傷
但你知道被螃蟹夾傷
也可能誘發此病嗎?
最近,平潭60歲的林依姆就因這樣的意外
被緊急送進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搶救
林依姆在漁船上勞作時
不慎被青蟹夾傷手指
受傷后的她沒有規范處理傷口
也未接種疫苗
沒想到,這個“小傷口”誘發了破傷風
圖源:福州日報
被夾傷后的10多天里,林依姆的傷口紅腫不退,不斷產生膿性滲出物,疼痛也愈發劇烈。隨后,她出現頭暈、頭痛、咀嚼乏力等癥狀,病情迅速惡化,甚至出現口吐白沫、呼吸急促、四肢抽搐等像是癲癇發作的陣發性痙攣。緊急之下,林依姆被送往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最終確診為破傷風。
經過沖洗傷口、擴大傷口引流、
注射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以及
并發癥處理等一系列搶救措施
林依姆才轉危為安
福建醫大附一醫院創傷中心、急診外科主任吳巧藝強調,破傷風重癥患者在無醫療干預的情況下,病死率接近100%;即便經過積極綜合治療,全球范圍病死率仍高達30%~50%,是極為嚴重的潛在致命性疾病。林阿姨的經歷在臨床上時有發生,這暴露出許多人對破傷風防治存在認知盲區。
記者了解到,2024年9月
福建醫大附一醫院創傷中心、
急診外科申報的
中華預防醫學會破傷風醫防協同
一體化建設試點項目
成功通過專家評審
目前,該院正積極開展福建破傷風
醫防協同一體化建設試點I類項目
旨在進一步提升破傷風防治水平
關于破傷風
三個常見認知誤區
誤區一
小傷口無需處理
真相: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土壤、灰塵、人或哺乳動物糞便中都能發現它的蹤跡,且在干燥的土壤和塵埃中可存活數年之久。因此,哪怕傷口微小,一旦處理不當,就可能給破傷風桿菌提供滋生的溫床。
誤區二
只有鐵器傷才會引發破傷風
真相:實際上,動物致傷、分娩或流產、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竇炎、牙周感染、肛周感染、消化道手術史、消化道穿孔等情況,都可能成為破傷風的誘因。
誤區三
受傷后不知如何預防破傷風
真相:外傷后引發的破傷風是非新生兒破傷風的主要類型,規范預防是避免發病的關鍵。這包括對外傷傷口進行妥善處置、科學評估破傷風風險等級、準確判斷患者的免疫功能狀態,以及合理使用破傷風免疫制劑。
對于經常受傷的高危人群,建議按照國家規定的接種流程完成破傷風疫苗基礎免疫,即采用“0—1—6月三針法”。存在持續暴露風險的人群,每隔10年應加強接種1劑TTCV(破傷風類毒素疫苗)。
記者 朱丹華 通訊員 陳維志 林延挺/文
新媒體編輯 劉亦洪
監制 雷巖平 危磚黃
福州晚報新媒體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注福州晚報,獲取更多資訊
點亮和
轉發分享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