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檢察院獲悉,該院近日對一起涉及“一房多賣”的合同詐騙案提起公訴。
須某是個年過六旬的獨居老人,多年前離婚后和前妻、兒女就幾乎沒有了往來,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唱歌,因此在KTV里認識了很多“朋友”。2015年,須某將名下房子租給了唱歌時認識的傅某居住。2018年,須某被分配到了4套動遷安置房。
“把房子賣掉,錢先用起來。”在傅某的建議下,須某將房屋掛牌出售。因為這4套動遷安置房都屬于期房,還未完成建設,所以須某的定價遠低于市場價,靠這一點吸引了不少買家。
在中介毛某的操作下,第一套房很快賣出,卻賣給了4位買家。在購房合同上,傅某作為擔保人簽了字。短短一個月,須某就收到了總計100余萬元首付款。之后,須某又是在太倉買了一套養老用房,又是頻繁出入娛樂場所,還跟著傅某買起了彩票和古玩。
退休生活越來越“豐富”,讓須某忘記了自己“一房多賣”遲早會被發現。果然,約定的交房時間還沒到,其中一位買家郭先生就發現,自己買的房子已經有人入住。此時賣房的錢被須某揮霍得差不多了,無力退錢。郭先生向法院起訴了須某和傅某并勝訴。
法院判決后,須某非但沒有吸取教訓,反而為了還錢鋌而走險,在傅某和毛某的介紹下,又將其他三套房也分別賣給多個買家,本案的報案人劉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2020年,劉女士就與須某簽訂了購房合同,雖然知道短期內無法交房,但直到2024年4月仍沒能住進房屋,她還是起了疑心。多次質問須某后,劉女士得知這套房還被須某賣給了他人,對方現在要求須某還款,正在法院打官司。
為了能早日過戶,劉女士還為須某請了律師,兩人在須某家里整理相關材料時,意外發現另外5份購房合同,內容一模一樣,都是將這套動遷房賣給不同買家。須某見事情敗露便承認了一切,之后又當著劉女士的面寫了一份字據,答應今后每個月歸還20萬元。
可是,當劉女士找須某要錢時,須某不僅在家里又哭又鬧,還趴在窗臺上作出一副要跳樓的模樣。劉女士忍無可忍,選擇報案。
經過調查,2017年至2023年間,須某伙同傅某,以出售名下4套動遷安置房為由,通過“一房多賣”的方式先后與10余名被害人簽訂多份購房協議,共計出售16次,騙取被害人購房款共計900余萬元,其中傅某涉案金額700余萬元。中介毛某在明知“一房多賣”的情況下,仍然介紹多名被害人與須某簽訂購房協議,騙取被害人300余萬元。至案發,上述房屋均未過戶給被害人。
寶山檢察院經審查認為,須某、傅某、毛某結伙,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以合同詐騙罪對他們提起公訴。
原標題:《上海一獨居老人伙同租客,把4套動遷房賣了16次騙取近千萬元》
欄目主編:王海燕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圖片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王閑樂 通訊員 王韻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