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紀委消息,國能集團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張劍被查。
張劍,一個國企高管。
他這個職位還是相當重要的。
他目前在丹東接受審查。
為啥說他這個職位相當重要呢,這里我們就要分析一下這個職位到底是干啥的。
國能的科技委員會主導著公司的不少業務。
就比如說設備的更新,它雖然不直接購買,但可以在選品定型上說了算。
國能下屬企業眾多,每年要采購的設備都是千億級別的。
這些采購的設備一般的流程是上報評估審批,要買啥樣的,上面雖然不會直接指定,但也要大致要求個規格。
這個規格就是他這個部門有話語權。
如果別有用心的話就可以制定排他性條款,如果這個特定的排它條款正好和某個供應商對上的話那就不僅僅是天意了。
他是一個技術專家。
他有現在的位置也是他奮斗得來的,也說明了他的能力。
能做到這個位置,一定是有拿得出手的成績。
筆者最反感的就是在臺上的時候各種好,不行了就給一棍子。
一棍子打倒不是事實的全部不說,更有問題不好回答。
就比如說如果他一開始就是不好的,那為啥提拔,又是誰提拔的。
又如果他開始的時候是好的,是啥讓他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
回答了這兩個問題,事情也就解決了一大半。
能源企業和一般企業的流程也差不多,都要經過立項,預算審批、成果驗收,這里的每個步驟的設立都是要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
如果是私人企業的話,那老板直接拍腦袋也是可以的。
但國有企業不一樣,有著正規的流程。
這也就是不少人詬病的低效浪費了。
這里的低效浪費管理者也是知道的,但最后還是采用了國企的這個模式。
為了抵消這些弊端,可以說是層層把關,從立項到驗收,都是不同的人。
但也要承認的是,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過一件完美的事情,事情總是有著兩面性。
這里面有心之人就有著不小的操作空間。
但這里也有一個明顯的優點,那就是國企的管理者都是話眾人之事者,吃了不該吃的,拿了不該拿的可以讓退回來,這個在私人老板可就不靈了。
如果不明白可以參見老許。
國企雖然沒有那么完美,但也沒像老許那樣的坑。
做為國企的管理者,啥時候想要一手遮天也是不可能的,畢竟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誰也不可能做到鐵板一塊。
一環扣一環,一環制約一環,其實,那些想要在國企伸手的可能并沒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做下的事情一定會留下痕跡。
現在都已經引入了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就算是當時沒能查出來,這兩項技術也是可以事后起作用的。
成長歷練二十年,干工作幾十年,大墻里再十幾二十年,這就是他人生的全部。
查從來都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警示后來者,別伸手,伸手就是這個樣子。
別人晚年是兒孫繞膝,他的晚年是大墻鐵窗。
藥早就有了,不要猶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