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端午的日子越來越近,那股熟悉的艾草清香又飄散開來,每年端午,家家戶戶門前總少不了那一抹青綠——艾草。
它不僅是天然的驅蚊劑,更是祖先流傳下來的“平安符”,看著簡單一捆草,往門上一掛,可里頭可藏著不少學問和老講究呢,比如這草怎么挑,掛幾根才吉利?
這些問題,其實摸到了艾草習俗的核心——它既是我們隨手可得的一把草藥,也是寄托著大家心里一份平安念想的精神符號。
在了解艾草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端午節的由來,作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其由來是一個多元文化融合的歷史過程。
在網上不少網友調侃,屈原本來就是詩人,雖然留下有詩歌讓我們背誦,比如離騷、九歌等等,但他也留下了端午節。
是的,在我們主流觀點中,端午節紀念的正是屈原,他因政治理想破滅,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
百姓劃船打撈遺體,并向江中投擲飯團(粽子)以防魚蝦啃食其身軀,逐漸形成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當然,端午節除了屈原說外,還有上古圖騰祭祀與天文崇拜一說,有說端午節最早可追溯至上古先民的龍圖騰祭祀活動。
古代吳越地區以龍為圖騰,在五月五日舉行盛大的“龍舟競渡”祭祀儀式,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再加上端午正值仲夏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古人認為此時“龍星既得中又得正”,是祭祀龍祖的吉時。
其實,關于端午節的節日由來還有很多,比如迎濤神說、惡日說、夏至說等等,但流傳至今,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卻從未發生改變,
比如在吃上,全國主要以吃粽子為主,但南北卻有差異,比如北方以甜粽子為主,而南方則以咸粽子為主。
再比如一些地區不一樣的食俗,長江流域地區會飲雄黃酒、江浙一帶有吃“五黃”的習俗、吉林延邊地區有打糕的習俗、福建晉江地區吃煎堆等等。
除了吃,還要玩,在很多地區,會在端午節這天舉辦賽龍舟的活動,還有很多人會在這一天放紙鳶等等。
家家戶戶的門外都掛上了艾草,而說起艾草,其由來也已久,融合了歷史傳說、民俗信仰和實用功能,形成了多元的文化內涵。
掛艾草
前面我們也說到,端午節正值五月初五,古人稱為“惡月”,再加上氣候濕熱,蚊蟲滋生,疾病易發。
而艾草是菊科蒿屬植物,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因其獨特的芳香氣味和藥用價值,被用于驅蚊蟲、殺菌凈化的功能。
早在《荊楚歲時記》中就有記載:“五月五日,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艾草含揮發性芳香油,可驅蚊蟲、殺菌,懸掛艾草成為古人應對“惡月”的智慧選擇。
當然,艾草也和屈原跳江有關,有傳說將艾草與屈原投江的故事聯系起來,楚國百姓為保護屈原遺體不被魚蝦啃食,在江邊點燃艾草驅趕生物,后來演變為端午節掛艾草的習俗。
還有流傳較廣的故事則是唐朝黃巢起義,傳說黃巢為保護一位攜帶孩子的婦人,命她在門前懸掛艾草以避戰亂,百姓效仿后,掛艾草逐漸成為端午節習俗。
不過,你以為隨便薅一把草就能掛?老輩人可不這么看,他們說,要掛門前的艾草,得瞧精神頭兒。
不是哪棵艾草,都能守好你的門
總結下來,有三種,第一種是那還沒長開,細胳膊細腿兒的,肯定不行,站不住場,就像請人看家護院,總得找個身板結實的。
第二種是那種被蟲子啃得殘缺不全的,看著就不完整,這種一般已經失了“靈氣”,沒了辟邪的勁兒。
第三種是那些已經太陽底下曬蔫兒了的,干巴巴的,那香味兒都淡了,所以,挑艾草就像找個有精氣神的使者。
這不單是迷信,你想想,一棵蔫頭耷腦、病懨懨的植物,怎么可能給人帶來好兆頭?它得是鮮活的、充滿生命力的,才能讓人心里踏實,覺得這份“守護”是真有力量的。
那這挑好的艾草,到底掛幾根?是不是越多越好?不少人家堅持掛單數,比如一、三、五、七、九根。
在傳統文化中,單數被視為“陽數”,象征陽氣、生機與上升的能量,掛單數艾草可借助旺盛陽氣驅邪避兇。
一些地區認為“五”與端午的“五月五”相呼應,掛5根艾草寓意“福祿壽”與“平安健康”,這些吉利話都跟單數沾邊,掛單數也是討個好彩頭。
當然,也有人說雙數才圓滿、和諧,更符合風水,認為雙數代表吉利,如掛6根或8根,象征福氣成雙、鎖住福運,這也是一種看法。
其實不管單數雙數,能掛起來的那份希望家里平安、日子圓滿的心意最重要。
所以,當端午節到了,你看到家家戶戶門前那一抹青青的艾草,它不只是一捆草,它是日子的儀式感,是老故事的續寫,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一個愿望。
實用不實用,靈不靈,可能都沒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每年這個時候,我們還會記得有這么個東西,有這么個習俗,還會想著用它來給家里添點兒節日氣氛,添點兒安心。
艾草就這么靜靜地掛在那里,像個老朋友,每年都來打個招呼,帶著時光的味道,也帶著一份穩穩當當的祝福。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