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層,寬敞通透、前幾年是不少人心中的“夢中情房”。尤其是那種客廳能跑小孩、臥室能裝下全家人的大空間,誰看了都心動!
不過我發現個挺有意思的事兒!身邊好幾個朋友都悄悄搬出了大平層,換成了小戶型或者疊拼別墅。
甚至網上也有不少人吐槽:“住大平層?快逃!”這風向轉得也太快了吧?
到底是啥原因讓這么多人從“真香”變成“后悔”呢?
今天咱們就結合網友的真實故事和內行人的大實話,聊聊大平層背后的那些“坑”。
01、當初為啥搶著買大平層?
說實話,大平層能火起來不是沒道理的。
尤其對普通家庭來說,能住上這種“豪宅感”的房子,簡直是人生贏家的象征!
1、空間大
普通商品房面積小,三代人擠在一起。但大平層動輒200平起步,客廳能擺下大沙發、跑步機,孩子還能在家騎平衡車。
臥室分散,各自有隱私,一家人既能熱熱鬧鬧,又能互不打擾。
網友@土豆媽:“當初買大平層就圖個敞亮!老人帶孩子住一間,我和老公住另一頭,中間隔著客廳和書房,晚上想追劇都不用擔心吵到爸媽。周末全家聚餐,餐桌擺滿菜都不覺得擠,幸福感拉滿!”
2、裝修比別墅省錢
別墅聽著高級,但裝修費太嚇人!光是樓梯、花園、地下室這些地方,沒個大幾十萬根本搞不定。
而大平層呢?面積雖然大,但結構簡單,硬裝成本低不少,還不用天天爬樓梯,對老人小孩特別友好。
博主@老李聊家居算過一筆賬:“同樣200平,別墅硬裝至少80萬起步,大平層50萬就能裝出輕奢風。省下的錢買家具家電不香嗎?”
02、住久了才發現:大平層的坑,一個比一個深!
但問題來了!當初覺得“完美”的大平層,住上幾年后,麻煩事就開始扎堆出現。
① 賣房難,虧到肉疼
這兩年房價波動大,大平層成了“燙手山芋”。
面積大總價高,能接盤的人本來就少,再加上很多新樓盤降價,二手大平層直接砸手里。
網友@風輕云淡:“我家那套220平的房子掛了半年,看房的人一聽價格扭頭就走。最后比買入價虧了60萬才賣掉,心疼得睡不著覺!”
② 電費高
你以為住大平層是享受?錯!它可能是臺“吃電怪獸”。
客廳太大,空調得買3匹以上的,一開就是整天。冬天暖氣費更夸張,分分鐘燒掉半個月工資。
網友@怕冷的北極熊:“去年夏天電費直接飆到3000塊。我老公說,這哪是住豪宅,簡直是給電網打工!”
③ 打掃衛生累到懷疑人生
面積大=清潔噩夢。請保潔?沒300塊根本下不來。
網友@潔癖少女的日常吐槽:“我家有6個陽臺,每次下雨就積水,擦完玻璃還得拖地。掃地機器人?它跑一圈電量就告急,最后還得我親自收尾?,F在看到吸塵器就想逃!”
03、如果再買房,記住這“三避開”
吃過虧的人都知道,買房不能光看表面。
如果下次換房,一定得繞開這3種“天坑房”!
1、郊區“孤島房”別碰
有些房子打著“花園洋房”“生態社區”的旗號,結果位置偏到連外賣都叫不到。
上班通勤兩小時,孩子上學得跨區,買個菜還要開車10公里。住進去才發現,這不是生活,是修行!
2、老破大,誰買誰頭大
房齡超過20年的老小區,問題多到數不清:管道漏水、電路老化、電梯三天兩頭壞。
更可怕的是,這種房子升值慢,轉手難,裝修還得先砸掉舊瓷磚,費錢又費力。
3、超高層,住著心慌慌
樓層高視野好?等你遇上電梯故障就知道慘了!爬30層樓梯能要半條命,火災地震逃生更是難上加難。
而且高層風大,開點窗戶就呼呼響。
(PS:非要選高層的話,建議選12-25層,性價比最高?。?/p>
寫在文末:
買房是大事,千萬別被“大氣”、“豪宅”這些詞忽悠了。
住得舒服才是硬道理!面積夠用就行,物業靠譜、交通方便、生活配套齊全,這些才是真正影響幸福感的關鍵。
正如粉絲@阿蔡所說:我現在換了個120平的小家,每天打掃輕松,電費省一半,全家反而更舒適了。有些坑,踩過才知道要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