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戰場德國人完全是被墨索里尼拖下水的。起先,為了恢復羅馬帝國榮光,墨索里尼于1935年10月發動對非洲國家埃塞俄比亞的侵略戰爭,結果硬是被埃國硬剛了大半年才得以占領全境。后續意大利又于1939年4月入侵阿爾巴尼亞;1940年10月底,意大利又開始入侵希臘,結果被希臘軍隊驅逐出境,直至德國人加入,才扭轉戰局。
1940年9月,意大利又趁火打劫,借著德軍在西歐戰場的所向披靡,在北非以優勢兵力大舉進攻英國軍隊。不到三個月,英軍便展開了大反攻,幾十萬軍隊被英軍十來萬人追著跑,最終把德軍拖下水,納粹德國被迫分兵北非。論戰力,隆美爾的德國非洲軍團可謂強悍,可是架不住以英軍為主的盟軍空軍強大的運力,物資逐漸跟不上。英軍主帥蒙哥馬利主打一個“拖”字決,不到萬不得已,不輕易與德軍作戰,最終以德軍為首的軸心國軍隊于1943年向盟軍投降。
整體北非戰場慘烈程度與東線戰場無法相比,各國軍隊也不存在種族及意識形態方面的沖突,基本都是在彈盡糧絕情況下便放下了武器;尤其意大利人稍感不利便舉白旗,他們并不是沒有戰力而是根本沒有戰斗意愿,都不想為墨索里尼的癡心妄想賣命,同期在東線作戰的意大利人不可說不勇猛。
北非戰場上,英聯邦軍隊及英屬印度、非洲等殖民地軍隊也投入了戰斗,多少也為各國戰后獨立埋下了伏筆……。
1940年,阿爾及利亞,法軍士兵正在駕駛施耐德P16半履帶裝甲車。
1941年,利比亞,英屬錫克坦克兵正在前線作戰。
1941年,利比亞托布魯克,德國非洲軍團士兵正在搭載坦克行進。
1941年7月,黎巴嫩西頓,澳大利亞步兵行軍至一處十字軍城堡遺址。
1942年,突尼斯,德軍Me323軍用運輸機正在運送戰車。
1942年3月,一名英軍軍官正在檢查從德軍手里繳獲的28毫米sPzB 41反坦克炮。(地點不詳)
1942年,埃及境內沙漠地區,意大利軍隊M13/40坦克被亂世覆蓋,士兵們特意搬來石頭充當該坦克的額外“裝甲”。
1942年5月,一名德軍非洲軍團軍官留影。由于北非沙漠環境,德軍軍服包括軍帽都與其他地方駐軍不同。
1942年,埃及,阿拉曼戰役期間,一名英軍士兵在德軍俘虜面前亮出“V”字勝利手勢。
1942年5月,正在巡邏的雪弗萊30cwt卡車上,一名英軍特種部隊(長距離沙漠群)士兵正手持維克斯K型機槍警戒。(地點不詳)
1942年10月27日,英軍布倫機槍運載車(一種小型半履帶式裝甲車)上寫滿了關于蘇格蘭文化遺產的宣傳廣告。(地點不詳)
1942年11月,阿拉曼戰役中被俘的意大利傘兵正在與英軍士兵攀談,對于他們來說,戰爭結束了。意大利人更注重自己的生活,他們并不關心戰爭勝敗,他們可不想為了墨索里尼的“帝國夢”去當炮灰。
1943年1月,利比亞黎波里,英軍裝甲車向德軍陣地開火。
1943年,突尼斯EI Guettar 戰役中,一名美軍士兵正在檢查被摧毀或剛繳獲的德軍各式重炮。
1943年,阿爾及利亞,美防空部隊正在使用瑞典博福斯“博菲”40毫米高射炮作戰。
1943年5月8日,突尼斯比塞大,英軍士兵小心翼翼穿過市區。
1943年5月,突尼斯首都,當地民眾擺出“V”字手勢慶祝盟軍進駐。進入突尼斯市市區的是隸屬于英屬印度第4步兵師的廓爾喀士兵。
北非戰場上,偽裝下的美軍重炮正在轟擊德軍陣地。(時間地點不詳)
摩洛哥卡薩布蘭卡,美軍M3輕型坦克正穿街而過。(時間地點不詳)
結語:歡迎朋友們關注、點贊,評論區發表寶貴觀點與建議,并?將來自己?感興趣?的?歷史?事件?留言?給我?,我?將盡力?搜集?資料?,整理成片編?,與?您?共勉?!
您的慷慨支持是我持續創作更新的永續動力。文中多處時間地點不詳或無法譯出,若您有案可查,請幫忙斧正補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