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節之際,北京京劇院將聯合天津京劇院、上海京劇院、湖北省京劇院、黑龍江省京劇院四大京劇院團,于5月31日至6月2日在長安大戲院舉辦三場規模空前的跨地域京劇演出盛事。屆時,五大京劇院團中的12位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將聯袂登臺。
其中5月31日演出的“九歌新韻·端午京劇名家名段演唱會”,由北京京劇院遲小秋、杜鎮杰、張慧芳、胡文閣、楊少彭、張建峰、常秋月、郭瑋、竇曉璇、朱虹、張凱;天津京劇院焦鵬飛、劉嘉欣、萬琳;上海京劇院傅希如;湖北省京劇院萬曉慧,黑龍江省京劇院馬佳、黃麗珠等名家攜各團青年新秀登臺獻唱。邀約南北名角、跨越地域限制、融匯行當流派,觀眾可一站式領略梅派的雍容典雅、程派的幽咽婉轉、荀派的靈動俏麗、張派的甜潤寬厚、趙派的清脆爽利、余派的蒼勁醇厚、楊派的工整含蓄、譚派的高亮醇厚、馬派的瀟灑自如、奚派的洞蕭之音、葉派的剛勁挺拔、李派的宏亮蒼勁……五院爭輝,在端午節當天,皮黃聲里訴端陽。
演唱會將以京劇協奏《曲韻端陽》開篇,京調《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京劇《野豬林》“四月晴和微風暖”、京劇《白蛇傳》“雨過天晴湖山如洗”等契合端午節時令,《范進中舉》《龍鳳呈祥》《伍子胥》《太真外傳》《紅拂傳》《四郎探母》等骨子老戲中觀眾耳熟能詳的經典唱段將激活觀眾的傳統文化基因,更有京歌作品《弦歌繞畫梁》彰顯京劇藝術的生命力。此外,京歌《弦歌繞畫梁》以傳統京劇唱腔為根基,融合現代審美,體現了京劇藝術的守正與跨界。既延續了北京京劇院近年來“傳統氣韻+現代表達”的京歌創作方向,將京劇唱腔的程式化表達與現代音樂編曲相結合,又融入交響樂配器和電子音樂元素,形成“古韻新聲”的獨特風格。
6月1日演出的京劇《紅鬃烈馬》,是國內中生代京劇名家的聯合大匯演。其中,《三擊掌》一折由北京京劇院張梓溪、上海京劇院郭毅合作出演,《武家坡》一折由北京京劇院張建峰、湖北省京劇院萬曉慧合作出演,《銀空山》一折由黑龍江省京劇院張歡、天津京劇院焦鵬飛、北京京劇院馬博通合作出演,《大登殿》一折由北京京劇院楊少彭、朱虹、梅慶羊、曹陽陽,天津京劇院呂洋,黑龍江省京劇院黃麗珠合作出演。各位主演都是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中青年京劇名家,也是所在院團的生力軍,此次同臺演出京劇傳統大戲《紅鬃烈馬》,體現了新生代青年京劇名家藝術傳承的豐碩成果,更在“一棵菜”精神的引領下,將《紅鬃烈馬》“貧賤不移”的傳統婚姻價值觀再次強化與弘揚。
6月2日演出武戲專場——《蜈蚣嶺》《鋸大缸》《刺巴杰》《戰馬超》,這是京劇武戲里著名的四出高能折子戲,京、津、滬、鄂四家京劇院組建了當今武戲最強陣容:北京京劇院的詹磊、魏學雷、曹陽陽、于帥,天津京劇院的王大興、程萌,湖北省京劇院楊帆、曹中華等青年武生、武旦、武丑、武凈聯合演出。觀眾可在一晚領略當紅武戲演員的精湛技藝。
本次演出由北京京劇院策劃,以演出實踐促幾家京劇院團協作聯動和各地京劇名家新秀同臺交流。北京京劇院副院長孫鵬表示:“五院聯動,五地名家匯演,對北京京劇院的協調、組織、策劃能力是一個考驗,同時要將各院團的藝術風格、各位名家的流派特點融于一場演出、一場戲,需要在藝術交融、舞臺呈現、劇目風格上細致編排。”這也是北京京劇院通過跨地域資源整合,構建新時代京劇良性發展生態的嘗試性舉措。
此外,6月3日—4日,北京京劇院還將與湖北省京劇院在長安大戲院合作演出兩場京劇傳統戲;6月20日—22日,“紀念裘盛戎先生誕辰110周年”展演將落地上海,北京京劇院將與滬上名家共同演出三場京劇裘派劇目。在北京京劇院院長秦艷看來:“近兩年來,北京京劇院先后與津、滬、鄂、黑等十幾家京劇院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累計完成數十場合作演出,’走馬換將’,將分布在各省市的京劇院團資源聯合起來,逐步打破時空限制,實現京劇名角走南闖北,京劇演出遍地開花。此舉切實打破地域限制,帶動兄弟單位之間的互補互鑒、互惠共贏,逐步實現業內資源的優化配置、人才流動和信息共享,提升京劇藝術在當代演出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郭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