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王詩云《光明日報》( 2025年05月27日 08版)
深圳華僑城旅游度假區
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分會場“藝游未境”
甘坑新鎮分會場漢舞巡游
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深圳文博會”)于5月22日至26日舉行。由華僑城旗下公司運營的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連續第5年作為主會場,見證其從“中國文化第一展”向“世界文化盛會”的跨越。本屆深圳文博會,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深圳濱海藝術中心、甘坑新鎮三大分會場同步亮相,與主會場形成聯動效應,在拓展展會空間、擴大行業影響力及促進文化產品交易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近年來,華僑城圍繞新時期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積極探索文化業務“1231”發展新思路、構建旅游業務“兩核三維多點”發展新格局,用文藝精品描繪時代精神,文旅融合弘揚優秀文化。
文藝精品構筑美好生活
華僑城始終堅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文化力量,積極探尋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創新創造文化產品與服務,堅定文化自信。
作為首批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與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華僑城始終以時代命題為導向、以市場需求為驅動,匠心打造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兼具的文化演藝精品矩陣。近年來,集團持續深化傳統文化現代表達,相繼推出或引進《孔子》《李白》《紅樓夢》《只此青綠》等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秀劇目,引發市場熱烈反響。其中,原創舞蹈《太平有象》亮相2025蛇年春晚舞臺,原創舞劇《敦煌歸來》入選中國文聯2024年重點創作項目并于次年啟動全國巡演。通過一系列可感知、可體驗的藝術載體,華僑城持續擴大高品質文化供給,在推動新時代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同時,向世界展現中國文藝的時代新貌。
同時,華僑城也不斷將文化藝術嵌入城市公共空間。作為運營已有19年的知名文創產業園區,華僑城創意文化園(OCT-LOFT)今年再度入選深圳文博會分會場。本次深圳文博會,華僑城創意文化園以“藝游未境 Art-venture”為分會場主題,帶來T街創意市集、“游托邦PLAYSCAPE”戶外裝置展、關注華語創意趨勢的設計師講座以及傳遞民藝手作文化的工作坊等一系列豐富多元的藝文活動,為公眾打造一座無邊界的“創”“藝”文化游樂園。OCAT以當代藝術為城市注入新的文化表達,多維探索在地文化與傳統文化,華僑城同步管理運營深圳濱海藝術中心等多家區域型綜合文化藝術劇院,推動城市文化共生。
多維賦能促進文旅融合
作為文旅融合的積極踐行者,華僑城始終深耕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以文化賦能旅游發展新路徑,以旅游拓展文化傳播新空間,成功構建起具有華僑城特色的“兩核三維多點”旅游發展新范式。在具體實踐中,華僑城通過科技賦能、國潮敘事、IP生態等多維路徑,在全國布局多元文旅項目。
本屆深圳文博會甘坑新鎮分會場,呼應主會場“科技賦能”的核心亮點,以“文化+科技”雙輪驅動,全面呈現AI賦能的非遺、數字文娛的沉浸體驗等創新活動。從客家涼帽非遺傳承,到二十四史書院的沉浸體驗;從甘坑古鎮的國潮煥新,到都市田園的自然詩意,甘坑新鎮以科技重構文旅生態,打造“文化+產業”的共生模式。
在科技賦能文旅融合的同時,華僑城敏銳把握國潮文化崛起的時代機遇,以“花朝節”“國潮藝術節”“夏浪狂歡節”等品牌活動為載體,將漢服巡游、電競、二次元等潮流元素融入傳統文化,打造沉浸式的文旅消費場景,獲得許多年輕客群青睞。其中,深圳錦繡中華民俗村聯手“夢華錄”國風IP,重點推出“錦繡盛市·夢華錄”主題區,通過場景重構與業態創新,呈現了一場文化娛樂消費的盛宴,為文旅產業跨界合作提供了創新范本。此外,大型華夏綜藝史詩《龍鳳舞中華》也在春節煥新登場,通過科技感、時尚感與沉浸感交融的多元藝術形式,立體呈現華夏文明的恢宏氣象與時代魅力。
華僑城深刻認識到,文化旅游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正加速向以IP為中樞的全產業鏈運營能力聚焦,所謂“得IP者得天下”。在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具有新科技、新文創、新消費屬性的文旅體驗將更受青睞,華僑城緊跟時代趨勢,創造性推出以數字IP為核心的“星河計劃”,以“品牌IP化、IP數字化、數字IP產業化”三部曲為抓手,借助新技術和新媒體,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互聯網爆款IP。近年來,華僑城陸續投資并培育社交媒體爆款IP“爆笑兩姐妹”、B.Duck小黃鴨、主題公園特色IP“歡樂家族”等多元化IP矩陣,全網粉絲數量超1億,成功開辟“線上+線下、垂直+賦能”商業化路徑,實現數字IP價值的躍遷。
文化出海深化交流互鑒
在新技術涌現、多元文化激蕩的今天,文化出海已成為中國與世界對話的重要橋梁,是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引擎。華僑城集團深入貫徹落實《“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關于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部署,主動融入文化“走出去”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勇擔中華優秀文化海外傳播的排頭兵。
本屆深圳文博會“國際范”特色突出,主會場通過“文化出海”“進口貿易”等主題展區,搭建起中外文化產品雙向流通的貿易橋梁。作為分會場的深圳濱海藝術中心,活動期間緊扣“灣區共建·融合發展”的主題,同步推出國際舞臺藝術精品展交會,并引進法國迪歐帝瑪四重奏音樂會、俄羅斯型男水舞劇WetMen《雨中》、舞臺劇《魔幻時刻》,以及2025深圳文博會藝術季特邀劇目——黎星工作室×HelloDance吾街舞《火車站》等國內外精品演出。展演結合的創新形式,推動了國際文化貿易實踐,打造了跨文化的視聽盛宴,生動展現深圳文博會促進文明互鑒、藝術共融的平臺價值。
作為文化出海的標志性實踐,華僑城旗下云南文投集團打造的大型歌舞史詩《吳哥的微笑》已在柬埔寨吳哥窟駐演10年,累計演出超4000場,吸引了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余萬人次觀看。在此基礎上投資建設的“中柬文化創意園”,作為集演藝、餐飲、博物館、文創、購物、VR于一體的文化綜合體,被國家五部委列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成為中柬文化交流的標志性平臺。
在國潮全球化的傳播過程中,華僑城堅持“在地化”與“全球化”相結合的敘事策略,持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破圈出海。旗下文化公司依托嶺南非遺甘坑涼帽打造“小涼帽”IP,構建起從內容創作到文旅融合的全產業鏈生態。作為國內首部非遺題材動畫作品,《小涼帽》累計制作4季104集,曾創下全國少兒頻道收視冠軍紀錄,連續4年獲國家級獎項。目前,《小涼帽》動畫已發行至全球30余個國家和地區,上線Netflix、迪士尼等國際平臺,向世界展現中國非遺的當代生命力,成為中國傳統手工藝與東方美學的流動名片。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作為深圳文博會成長的同行者、文化產業升級的領軍者,華僑城始終以創新踐行文化使命。從非遺活化到國潮破圈,從精品演藝到城市文化空間構建,華僑城正為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新答卷,為持續推動我國“文化強國”建設貢獻央企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