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組織編寫的《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案例》正式出版發行,義烏市申報的《城鄉一體 建管結合——義烏市全域統籌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管理》實踐案例成功入選,該案例也是金華地區唯一入選案例。
龔璐航 攝
近年來
義烏深入踐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創新治水體系
通過“自治、智治、共治”的協同推進
走出了一條具有義烏特色的
城鄉一體化治水新路
在硬件設施建設方面,義烏堅持全域規劃、系統布局,構建起“一網十廠”的污水處理格局。截至2024年,全市已累計建成10座污水處理廠,污水日處理能力達75萬噸,配套建設加壓泵站18座,鋪設城鄉主次干管、鎮街社區管網及農村管網總長超過5200公里,形成了“城鄉貫通、全域覆蓋”的污水收集處理網絡。通過實現污水在各廠之間的互聯互通,實行“削峰填谷”式動態管理,在同一時段調度能力達28萬噸,有效破解了城鄉污水處理不均衡的難題,極大提升了污水處理系統運行效能。
同時,義烏創新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運維機制。通過出臺專項考核辦法推動治理規范化,構建主管部門—國有企業—屬地鎮街三級管理模式,將專業化運維與屬地化管理有機結合。這種“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協同發力的創新實踐,既保障了管網運維的專業水準,又激發了市場主體的參與活力,實現了污水收集處理全鏈條閉環管理。
此外
科技賦能也是
義烏治水的一大亮點
通過整合多部門百余項數據資源,打造“污水管網一張圖”數字平臺,義烏率先建立智慧化治水體系。深埋地下的管網運行狀態通過三維可視化技術躍然屏上,實時監測、智能預警、科學調度的“智慧大腦”,讓城市“地下血脈”實現從“看不見、管不著”到“全感知、可預判”的跨越式升級。
此次入選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案例,既是對義烏治水實踐的肯定,也為全國中小城市統籌城鄉環境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鑒。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義烏正以治水為支點,撬動全域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用實實在在的治理成效描繪出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圖景,為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貢獻著“義烏智慧”。
作者 |陳健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