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潤如玉的紫光檀、精工細作的榫卯結構、千錘百煉的手工打磨……手工藝家華雍設計制作的屏風、立柜、茶幾、高桌,讓觀者充滿好奇又愛不釋手。5月25日,作為2024“智慧之手——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的獲獎手工藝家,華雍個展《用安靜改變世界》在坐落于原中法大學舊址的藝術8北京藝術之家開幕,并將持續至6月15日。展覽呈現了她近年創作的25件作品,其中更有11件是獲獎一年來的新作。
2024年,華雍在第四屆“智慧之手——金鳳臺·藝術8中法工藝交流計劃”中脫穎而出,并于同年八月前往巴黎國際藝術城駐地交流。華雍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一直致力于傳統家具史料與制作的研究,曾出版《永琦紫檀》一書。2013年,她與丈夫顧暢共同創立家具品牌“無有”,運用當代設計與傳統紅木工藝結合,以名貴木材為載體,力圖實現傳統家具的當代轉化,并使其融入現代生活。
為期兩個多月的法國駐地生活,讓華雍收獲了一段足夠長的抽離時間,“那是一種從熟悉到陌生的新鮮體驗”。在巴黎街頭感受當地人的閑散生活、在干邑區體驗橡木酒桶的精工細作、在南法的博物館中遇見了歐普藝術,所有的一切都成為創作的養分。“好像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我們不自覺地思考如何呈現新的從無到有,設計上運用簡單幾何造型通過旋轉抑或重復,達成穿越時空的豐富變化,然后運用中國傳統工藝的極致要求去制作實現。”
回國之后,華雍重又回到了木材之中。“我們選取致密無空洞的二皮材,胚料要經過半年的置換處理,使其達到一種較為穩定的狀態,不再受溫濕潮漲變化的影響。在制作中,通體框架采用傳統榫卯結構,使用游標卡尺測量,其精密程度可達一根頭發的十分之一。打磨之時,以水作為介質,使用從800目逐步到5000目的砂紙,經幾十道工序的處理最終呈現出玉石般溫潤絲滑的質感。”
“旋轉”高桌,通過上下兩個多邊形的錯位連接產生旋渦效應。“輪回”沙發,以明式家具中特有的裝飾線條“陽線”,逐一平行排列產生循環。“圓因”方凳,追溯明式家具中圓形粽角榫及打洼的應用,以圓弧轉折和內凹作為設計元素,將平直方正的方凳柔化。在華雍的作品中,傳統木作工藝得以傳承并煥發生機,同時又通過現代設計展現了當代哲學與審美,從而才能走入日常生活。木作工藝需要時間的沉淀,華雍的個展終于在其獲獎一年后呈現在眾人眼前。展出作品中,有一件“時間如水”首飾盒,在傳統的器形功能之上,賦予匣盒更具隱藏性的外觀,經過細致打磨的水波型頂部,在空間之中好似雕塑一般安靜陳列。如華雍所言,“我希望通過有形的存在,引領觀者去感知無形的廣袤,得以在紛繁中安靜體會世界的美好。”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田婉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