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之聲網訊 (永吉法院 馬佳慧)“法官,你把劉某的收款碼發我吧,我現在就給他轉!”
“錢我收到了,可以給他微信解除凍結了……”
這是永吉縣人民法院開發區法庭辦理的一起執行案件。2025年5月21日立案后,被執行人次日便將執行案款支付給申請人,案件在24小時內高效執結,刷新了法庭執行效率新紀錄。
2019年,從事建筑材料經營的劉某經中間人介紹結識宋某。因工程需要,宋某向劉某賒購300平方米鐵制房屋框架,雙方約定單價為50元/平方米,待工程完工后結算。此后劉某多次催要貨款,宋某卻以各種理由推諉拒付。2024年11月,經警方調解未果后,劉某訴至法院。經審理,法院判決宋某向劉某支付貨款1.5萬元及逾期利息。
判決生效后,宋某仍未主動履行義務,案件進入執行程序。開發區法庭迅速向其送達執行通知書、報告財產令等法律文書,并同步開展網絡查控,依法凍結其銀行卡、微信、支付寶賬戶。
賬戶被凍結后,宋某主動聯系法庭:“法官,我的微信怎么被凍結了?能不能跟對方協商分期支付,先解封賬戶?”執行員楊茜耐心向宋某釋法明理:“履行生效判決文書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再說這筆錢也不多,拖了五六年,你抓緊還了,劉某同意給你解除凍結。”
“宋某承諾先一次性支付5000元,剩余貨款每月支付3000元,你同意嗎?”
“這么點錢,他還想‘擠牙膏’,我不同意,必須連本帶利一次性給我!”
楊茜就這樣不厭其煩地在雙方當事人之間進行背對背的調解。最終,經反復協調,宋某同意一次性支付全部貨款1.5萬元,劉某自愿放棄利息主張,于是便出現了開頭的執行場景。
此次案件24小時內快速執結,既彰顯了永吉法院"高效為民"的執行力度,也為優化司法服務樹立了新標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