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史口鎮林家村,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墻繪成為村莊的“文化名片”,蜿蜒的田間小路上,老人笑盈盈地提著菜籃走向共享菜園;村頭廣場上,文藝志愿者載歌載舞傳遞文明新風;老年安置房里,“尊老愛老”家風躍然眼前……這些墻繪不僅是村莊的風景線,更是史口鎮以文化浸潤推動移風易俗的生動縮影。
以“為老服務”破題激活基層治理暖心能量
史口鎮的移風易俗實踐,始于對老年群體需求的深切關注。針對農村老齡化加劇、留守老人生活不便等問題,史口鎮以林家村為試點,創新打造“家門口的幸福工程”。
從“閑置荒地”到“鄰里溫情紐帶”。林家村將老年安置房南頭2畝荒地改造為“共享菜園”,劃片分配給30余位有意愿的老人耕種。菜園實行“自主管理+互助協作”,老人們種瓜點豆、澆水施肥,既鍛煉身體又增進交流。菜園旁還設立“田間課堂”,孩子們假期參與勞動,聽老人講述農耕故事,在泥土芬芳中感悟“勤儉持家”的祖訓。
從“冷鍋剩飯”到“共烹幸福時光”。史口鎮以“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滿足感”為服務理念,構建起“‘為老廚房’+助餐驛站+志愿配送”三級服務體系。以史口鎮敬老院為樞紐,輻射26個村居設立“文明實踐助餐驛站”,形成“15分鐘助餐服務圈”。目前,全鎮已建成30余所老年食堂,服務850余人,年內將突破40所。針對行動不便老人,成立“文明實踐跑腿隊”,提供“上門服務”,張大娘握著熱騰騰的餐盒直呼“比兒女送得還準時”。
以“文化活動”浸潤培育文明新風實踐土壤
移風易俗,既要破舊立新,更需以文化人。史口鎮將傳統民俗與現代文明相結合,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文明新風扎根鄉土。
移風易俗文藝演出,舊曲新詞唱出新氣象。史口鎮通過“莊戶藝術團孵化計劃”培育本土文藝力量,邀請區呂劇保護傳承發展中心開展“定制化培訓”,將政策文件轉化為生活化劇本,把文明公約編成易懂唱詞。目前全鎮已培育4支莊戶藝術團,創排移風易俗主題作品6個,群眾慢慢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
“會說話的墻繪”,讓文明理念看得見。史口鎮的墻繪不僅是藝術景觀,更是“移動的文明課堂”。史口鎮將村規民約、孝道文化、環保知識等主題融入畫面,田間地頭的“二十四孝”故事提醒年輕人?;丶铱纯?,垃圾分類卡通漫畫讓孩童也能看懂踐行,紅白事辦理流程圖解讓村民一目了然。這些“接地氣”的墻繪成為村民茶余飯后的“打卡點”和“話題源”。
史口鎮通過“服務做實”“活動做活”“宣傳做細”三管齊下,實現移風易俗與民生改善、文化傳承、基層治理的深度融合。如今,“老年食堂”的飯香、“共享菜園”的綠意、“志愿服務”的溫度,“文化活動”的歡樂,正與史口鎮墻繪上的斑斕色彩交相輝映,繪就出一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鄉村文明新圖景。(大眾新聞記者 商堯 通訊員 高敏)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