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李鑫 蔣啟明
5月27日,2025城市可持續農業和食品體系構建及產業化交流會在鄭州市惠濟區河南中遠有機農業研究所示范園舉行。此次盛會吸引了來自比利時、以色列、中國科學院、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等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有機生態種植、高端餐飲、現代物流及大型商超等上下游企業代表共計100余人參與。會議旨在總結黃河灘區生態保護與有機生態農業發展經驗,圍繞“有機可持續農業開創馬鈴薯產業新未來”主題,開展學術與技術交流和產業化推廣,推動鄭州乃至河南有機農業科技進步和城鄉食品消費升級。
國際合作聚焦生態農業創新
本次交流會由鄭州市科學技術局、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惠濟區人民政府、鄭州市農業科技研究院聯合主辦,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鄭州試驗站鄭州中歐區域經濟合作中心、惠濟區科技局、河南中遠有機農業研究所有限公司承辦。
中國國家友誼獎獲得者、比利時艾諾省農業與食品研究中心原主任塞黑尼爾教授在啟動儀式上表示,河南作為中國首個與比利時瓦隆大區簽署友好省區協議的省份,雙方在農業等多個領域合作已超過37年的歷史。比利時瓦隆區憑借成熟的園藝業和重要的馬鈴薯生產經驗,將為河南有機馬鈴薯產業升級注入寶貴經驗和技術力量。塞黑尼爾教授表示,推動中歐有機馬鈴薯產業合作,不僅契合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還將加速建設更高效、包容、韌性強的農業食品體系,促進糧食安全、營養提升及生態環境保護。
以色列土壤環境研究所原所長、鄭州市以色列外國專家工作室主任科翰博士介紹了以色列領先的節水農業科技及其在鄭州黃河灘區的技術推廣應用。他特別肯定了鄭州在可持續農業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并表示將繼續加強深度調研和技術創新合作,推動更多節水、高效的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助力黃河流域農業綠色轉型。
技術交流與實地考察并舉
啟動儀式結束后,會議圍繞生態農業關鍵技術創新、水肥管理、有機馬鈴薯栽培等熱點議題展開深入探討。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蔣高明、河南農業大學李勝利教授、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孔維麗研究員及鄭州市農業科技研究院周建華站長等專家以專題報告、小組交流等多種形式,和種植企業和新農人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與技術進展。
參會嘉賓還赴河南中遠有機農業研究所示范園進行了實地考察,重點參觀了馬鈴薯種植區、及生態種植示范區。示范園依托國際有機農業技術,構建生態循環農業體系,展現了先進的有機農業生產與管理模式,取得了顯著的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
產學研深度融合 助推全產業鏈發展
本次交流會匯聚了超過20家涵蓋有機生態種植、高端餐飲、現代物流及大型商超等上下游企業代表,實現了產學研各環節的深入對接。多方合力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緊密結合,為鄭州市構建“一帶引領、兩翼驅動、四區支撐、多點聯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持。
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政府搭臺產業唱戲的合作模式極大促進了資源共享與技術溢出,聚集了中外專家智慧,推動了鄭州生態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同時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作出了積極貢獻。
助力河南綠色發展 實現生態保護與產業升級“雙贏”
近年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被提升為國家重大戰略,河南作為流域重要經濟區,積極探索生態保護與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的路徑。鄭州市在有機生態農業方面持續發力,依托國際合作與技術創新,成效顯著。
此次交流會不僅深化了中歐、中以農業合作,也匯集了全省生態農業科研及產業力量,共同探討城市農業、城郊農業生產技術創新、節水技術應用和健康食品供應體系構建的可行路徑,為推動農業節本增效、食品安全保障及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展望未來
隨著全球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有機農業作為順應自然、保護環境的綠色生產方式必將迎來廣闊發展空間。此次交流會充分展示了鄭州黃河灘區在生態農業領域持續創新和國際合作的良好態勢,為全國有機農業示范區建設提供了成功范例。
未來,鄭州將繼續深化產學研用融合,推行綠色低碳技術,以有機馬鈴薯種植示范為龍頭,帶動整個現代生態農業產業鏈,帶動區域生態保護和農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民增收,實現“更好生產、更好營養、更好環境、更好生活”的目標。
編輯:蔣啟明
一審:王 震
二審:李 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