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觀汽車
“零公里二手車”不是車的問題,是賬的問題。
當越來越多的車企把尚未真正銷售的新車,以“二手車”名義批發給渠道商,再通過平臺流入市場時,它所完成的不是一次真正的交易,而是一次對財務報表的修飾。這種“財技”正在成為行業的公開秘密,也讓整個市場的數據、信任和秩序逐漸失真。
5月27日,據財聯社報道,其在多家汽車產業鏈公司獲悉,部分車企、下游公司及行業機構接到相關部門通知,參與在北京舉行的一場閉門研討會。與此同時,一份網傳紅頭文件也顯示,商務部召集比亞迪、東風集團、瓜子二手車等企業及多個行業組織,共同就“零公里二手車”相關問題進行專題研討。盡管此次會議并未對外公開,但會議通知中明確指出,研討內容包括“以零公里二手車名義進入市場的車輛流通問題”以及“進一步推動二手車流通消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相關路徑與規范措施。
在5月23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不久前的一次采訪中警告稱,部分企業正在通過“零公里二手車”的方式虛構銷量,破壞市場規則。
他沒有點名,但行業內心照不宣。
5月27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公司2024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當前資本市場、社會各界的投資越來越理性,車企的發展也愈發穩健。預計不超過2年,行業將回到一個比較良性的競爭環境中。”
其中也提到了關于近期長城汽車魏建軍的發言,朱華榮表示:“魏總(魏建軍)的發言是在提醒行業,好比‘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長安汽車會謹慎分析海內外風險。”
在銷量沖刺壓力和財務指標考核下,一些上市車企通過“批發出庫”的方式,將庫存車過手給供應鏈金融公司或流通平臺,然后再從這些渠道轉回市場,從而在賬面上形成完整交易,提前確認收入。
此次會議或是監管部門對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此前公開發言的快速回應。
這類操作在資本市場有明確定義,叫“channel stuffing”(渠道填塞),在美國屬于嚴重的財務違規行為。1997年,Sunbeam公司就因類似做法被SEC調查,公司重述財報,CEO遭到解職并被起訴。在中國,這種行為尚未有明確的法律界定,但它本質上扭曲了收入確認時間點,構成對投資者的誤導。
目前在行業中流通的“零公里二手車”,大部分并非真實二手,而是通過人為設計的交易結構“轉一次手”。這類車輛多數來自月末、季末任務壓力較大的時點,被平臺包裝為“準新車”在網上銷售,看起來是二手,實則是“新車通道的另一次偽裝”。
而像瓜子二手車這樣的流通平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們作為終端銷售方接盤車企的庫存車,以二手車名義重新定價上市。這些平臺并未直接造假,但成為車企調賬動作的“數據出口”。消費者買到的,不是透明、真實的二手車,而是一張為季度業績服務的財務面具。
更值得警惕的是,零公里二手車問題表面看是流通環節的扭曲,實質上暴露出的是國內上市車企在會計核算和監管體系上的漏洞。在美股,SEC對于收入確認的規則極為嚴格,是否有最終消費者是否實際交付,是是否確認收入的核心標準。而在國內,監管多停留在形式審查上,對于這類“以二手為名、沖業績為實”的做法,尚缺乏機制應對。
此次商務部召集多方會議,或是風向變化的前奏。市場存在多種聲音,比如有呼吁治理不應僅限于商務領域,還需引入證監會,建立對上市公司收入確認行為的穿透式監管機制。重點不在于是否允許零公里車流通,而在于是否允許車企通過偽交易、提前確認來美化報表。
從政策層面,監管可能不會直接叫停零公里二手車,但對信息披露、會計準則的強化將會盡快提出要求。
尤其是對于頻繁在財報中依賴“批發”提振數據的上市公司來說,這意味著更高的合規成本,也可能觸發投資者重新評估其財務健康狀況。
這場閉門會,某種意義上像是一次監管試探:車企做到哪一步算越界?平臺是否該對虛假流通擔責?行業協會在其中承擔什么角色?這些問題今天沒有答案,但已無法回避。
魏建軍那句“不是我在等,是行業在等”,仍在行業內部回響。等的是一次清晰的劃線:數據應該由市場決定,而不是由財務設定。如果零公里二手車繼續以“合法”身份扭曲行業,那它最終撕裂的不只是消費者信任,而是整個行業的信用基礎。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