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所項目學校授牌
5月26日,由浙江省宜格慈善基金會和四川省教育基金會聯合發起的“薪火傳承計劃”四川項目在成都市成華小學正式啟動。
據了解,“薪火傳承計劃”自2021年在涼山州試點以來,已面向涼山42所學校78410名學生,累計開展非遺教學超6000小時,實現了包括彝繡、月琴、阿都高腔、彝族口弦、朵洛荷、金江鼓樂、蹢腳舞、傈僳族火草織布等38項非遺技藝走進課堂。從今年起,該項目把前期涼山州成功實踐的“非遺校本課程”創新模式帶到四川全省,將有數十萬名師生受益。
未來六年,“薪火傳承計劃”四川項目將重點培育10位非遺大師、100名專業傳承人和1000名校園教師,建設20所示范校、80所聯盟校和5個研究基地,開發100套標準化非遺課程學本,并打造25個非遺集市、15個陳列館和1個綜合性電商平臺。“薪火傳承計劃”四川項目的開展,將進一步推動校園成為非遺保護與傳承體系中的重要場域,促進非遺從“課程導入”到“在校園體系化、常態化傳承”的轉變。
啟動儀式上,“薪火傳承計劃”為成都市成華小學、四川天府新區第三中學、廣元市南鷹小學等20所項目學校授牌。今后,“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學校老師”的校園非遺授課模式將進一步復制至全川,讓更多老師有機會深入、系統性學習非遺課程。
封面新聞記者 楊旭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