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說在日常生活當中,有的患者朋友需要評價一些腫瘤藥物它是否有效,那么我們有什么評估的標準?今天就來簡單介紹一下。
目前,評價抗癌藥物的療效需綜合多個指標,涵蓋生存期、腫瘤反應、生活質量等多維度。
對實體瘤,我們有以下四條規則。
疾病進展(PD,progressive disease):靶病灶最大徑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現新病灶。
疾病穩定(SD,stable disease):靶病灶最大徑之和縮小未達PR,或增大未達PD。
部分緩解(PR,partial response):靶病灶最大徑之和減少≥30%,至少維持4周。
完全緩解(CR,complete response):所有靶病灶消失,無新病灶出現且腫瘤標志物正常,至少維持4周。
然后請記住下面這張圖或者存起來就行。
比如我們要看看,什么叫生存期的相關的一些指標。
請大家先看概念。
首先例如,什么叫總生存期(OS,Overall Survival)?
定義:從隨機化或治療開始至患者因任何原因死亡的時間。
特點:被視為“金標準”,客觀且無偏倚,但需長期隨訪,常用于Ⅲ期臨床試驗。
有局限性:易受后續治療影響,且研究周期長、成本高。
其次是無進展生存期(PFS,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定義:從治療開始至腫瘤客觀進展或死亡的時間。
特點:結合疾病進展與死亡事件,反映藥物控制腫瘤生長的能力;研究周期短于OS,常用于加速審批。
這個也有一定局限性,需明確定義,什么叫做“進展標準”,且PFS獲益不一定轉化為OS獲益(如JO25567研究中PFS顯著,但OS無差異)。
再次,是無病生存期(DFS,Disease-Free Survival)
定義:從根治性治療(如手術、放療)后至腫瘤復發或死亡的時間。
應用:主要用于輔助治療評估(如乳腺癌、結腸癌術后)。
還有,無事件生存期(EFS,Event-Free Survival)
定義:從治療開始至首次發生疾病進展、復發、死亡等事件的時間。
應用:常見于新輔助治療或早期臨床試驗,綜合評估治療失敗風險。
然后我們根據腫瘤的反應的相關指標來分析。
大家一定會聽說過這個詞兒,客觀緩解率。
客觀緩解率(ORR,Objective Response Rate)
定義:腫瘤體積縮小≥30%(PR)或完全消失(CR)的患者比例(ORR=CR+PR)。
應用:反映藥物直接抗腫瘤活性,常用于Ⅱ期臨床試驗。
那么相對應的就是疾病控制率(DCR,Disease Control Rate)
?
定義:腫瘤縮小(CR/PR)或穩定(SD)的患者比例(DCR=CR+PR+SD)。
局限性是SD可能反映疾病自然進程,而非藥物療效。
也就是說某患者使用某藥物得到了疾病的緩解,那么他可能會有一個時期,病情沒有什么進展,這個概念就叫做緩解持續時間。
緩解持續時間(DOR,Duration of Response)
定義:從首次緩解(CR/PR)至疾病進展的時間,反映藥物療效的持續性。
相應對照的就是,還有疾病的進展時間這樣一個概念。
疾病進展時間(TTP,Time to Progression)?
定義:從治療開始至腫瘤進展的時間,不包含死亡事件。適用于非腫瘤死亡風險較高的場景。
還有其他重要指標 ,比如——患者報告結果(PRO,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定義:患者主觀報告的癥狀、生活質量及治療體驗,如疼痛、疲勞等。
應用:補充客觀數據,但需標準化評估工具以減少偏倚。
還有安全性指標,在臨床當中經常聽說,我們這里簡單提一句。當然這些是醫生和研究者來說的,對于患者來說不用記住。
不良事件(AE)與嚴重不良事件(SAE)?
任何與試驗藥物或干預措施可能相關或無關的不良醫學事件(如頭痛、惡心等)。
比不良事件還要嚴重,就是——嚴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SAE)?
指臨床試驗過程中發生需住院治療、延長住院時間、傷殘、影響工作能力、危及生命或死亡、導致先天畸形等事件。
關鍵的,常聽說的就是——
臨床治愈率(5年生存率)?
定義:治療后存活≥5年的患者比例,常用于評估根治性治療的長期效果。
對于指標選擇,有一些關鍵考量。
首先在研究階段,我們要注意的是以下早期實驗側重的東西。
早期試驗(Ⅱ期)側重ORR、DCR;Ⅲ期試驗需OS或PFS作為主要終點。 然后大家可能還會聽說替代終點和臨床獲益這兩個詞。替代終點與臨床獲益 就是無進展生存期、客觀緩解率等替代終點需與總生存期或生活質量改善具有相關性。
關于疾病類型與治療目標要求不同:
例如晚期腫瘤關注OS總生存期/PFS無進展生存期,輔助治療關注DFS無病生存期,姑息治療重視PRO患者報告/自評結果。
有時也有一點爭議。
例如PFS無進展生存期與OS總生存期的脫節:部分藥物雖顯著延長PFS,但OS總生存期未改善(如貝伐單抗聯合厄洛替尼治療EGFR突變肺癌)。
中位值的解讀:中位PFS/OS僅代表半數患者情況,個體差異大(如奧希替尼治療NSCLC患者的中位PFS為18.9個月,但部分患者可長期緩解)。有這個也是意味著一些挑戰的,能看到長期緩解的話,那就是有希望。所以說,抗癌藥物療效需通過多維度指標綜合評估。OS總生存期是金標準,但PFS無進展生存期、ORR客觀緩解率等替代指標在加速審批中發揮重要作用!
臨床決策需結合疾病階段、治療目標及患者個體差異,同時關注安全性及生活質量數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