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不一般,60年一遇,建議:吃2樣,喝2樣,做2事,幸福安康寓意好,老傳統需傳承
2025年的端午節即將來到,在陽歷的5月31號。陰歷的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農歷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有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重五節、天中節等二十多個別稱,
端午也是家人朋友團聚的日子,無論身在何地,都要盡可能的回家,與父母親人過過節日。看看年老的父母,看看年幼的孩子。親人團聚,歡樂一堂。
2025年的端午不一般,60年一遇,一起學習看一下:
第一:60年一遇的特殊端午。農歷碰上雙春年和閏六月,60年一遇的乙巳年,2025年端午節被稱作"青蛇雙春年"。
第二:今年還是“早端午”。當端午節在夏至之前,并且兩者相隔時間較長,就被稱為早端午。今年公歷和農歷都是五月,往年端午公歷一般在六月以后。"早端午涼颼颼,晚端午熱死牛",預示著今年雨水較為充足。
第三:端午當天是兇日。依照干支歷,今年端午節恰逢十二建星中的“危日”,有“危機”“危險”之意 。是一種文化符號和傳統觀念,但它反映了古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敬畏,以及對日子吉兇的樸素判斷。
第四:今年端午節在芒種節氣前。老話說“芒種端午后,處處有酒肉”,今年端午節在芒種節氣之前。預示著一個豐收年,表達了人們對糧食富足、生活美好的祈愿
第五:今年的端午節是在公歷5月31日,五月最后一天。公歷5月的最后一天迎來端午節,這是多年難得一遇的,很多人一輩子也沒遇到幾次。因為罕見,所以特殊
第六:今年端午節與六一兒童節無縫銜接。今年端午節與六一兒童節緊緊相連,對于家里有孩子的父母來說,這可是一個好機會,陪伴孩子度過歡樂六一。
看了上面的介紹,2025年的端午真的與這幾年的端午時間不一樣,希望大家知道并遵循。5月31日是農歷的五月初五,傳統的端午節,建議:吃2樣,喝2樣,做2事,幸福安康寓意好,老傳統需傳承!
吃第一樣:粽子
粽子是端午節必吃的一種美食,它是由由粽葉包裹糯米蒸煮而成的食品。粽子不僅美味可口,還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粽子的發音與“中”字相近,寓意著“功名得中”,象征著事業有成的美好祝愿。“粽子”與“眾子”諧音,寓意著家族人丁興旺、子孫滿堂。表達對求子的殷殷期盼。象征著家庭的團圓和和諧。
“粽”與“宗”發音相近,端午節吃粽子被賦予了“光宗耀祖”的深意。
端午節吃粽子,還蘊含著對戰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的深切緬懷。也寓意著驅除邪惡,避免災禍,期盼健康與好運的到來。
端午節品嘗粽子,不僅是一次味蕾的盛宴,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意義,以及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殷殷期盼。
在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吃粽子,以此來慶祝這個傳統節日。
從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兩大類。形狀上看,主要有尖角狀、四角狀等。
從餡料看,有綠豆、五花肉、豆沙、白糖,八寶、火腿、冬菇、蛋黃等多種餡料,不管什么餡,適合自己最好。
吃第二樣:黃鱔
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是指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雄黃酒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黃酒代替雄黃酒)。端午節吃了“五黃”身體安康又吉祥!
這五黃里面,黃鱔要多吃。老話說得好,“端午的黃鱔賽人參。”這個季節的黃鱔特別的肥美,適當食用,可以滋補身體,增強體質,增強抵抗力。享用黃鱔不僅是一種美食體驗,更蘊含著驅邪解毒的美好寓意。
推薦吃法, 紅燒黃鱔。一道經典美食,下酒好助手。
食材:黃鱔2條,紅椒1個,蔥姜蒜, 鹽, 生抽,料酒
做法:1新鮮黃鱔清洗,切段,腌制一下, 加入鹽, 料酒
2蔥姜蒜切好,紅椒切段
3鍋里放油,爆香蔥姜蒜,放進鱔魚段, 大火翻炒,翻炒至表面微焦
4加入紅椒段,翻炒均勻
5起鍋前, 加入生抽,味極鮮即可。
喝第一樣: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
在端午節這一天飲用雄黃酒,人們期望能驅邪祛病、保身體健康、祈求平安吉祥。
雄黃酒的制作是將雄黃粉末泡制在白酒或黃酒中,雄黃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但它同時也是有毒的,因此建議喝黃酒。
當然了這一天,雄黃酒還可以大人們便以手蘸取雄黃酒,在孩子們的面龐、耳鼻以及手心、足心輕輕涂抹,寓意驅邪避害。
還可以人們開始在雄黃中融入艾葉、熏草等原料,制作成香包,供婦女和兒童佩戴,以祈求健康與平安。
喝第二樣:端午茶
端午喝茶,也是一種傳統習俗。喝茶不僅可以解酒,還可以解粽子的膩,還可以消暑解渴,一舉多得。。"喝了端午茶,百病都走遠",寄托了祛除暑毒、祈福健康的愿望。
端午吃粽子搭配茶飲好吃多。甜粽子搭配端午茶,平衡甜膩;咸粽子搭配端午茶,促進消化;
端午茶既可以當作日常飲料,也可防病治病,因此,還被當地人稱為“百病茶”,端午茶芳香自然,其性平和,有益思提神、強身健腎、芳香化濕、清熱解暑、生津止渴、解表和中、御防感冒等奇特功效。
喝端午茶,不僅僅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節日習俗,更代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向往。
做第一事;掛艾草
端午到,艾草香。端午節這一天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蒿,由來已久的一種傳統習俗!“一掛艾草三分安,千年俗事有根源”。
端午掛艾草,可以驅病、防蚊、辟邪,寄托了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美好愿望。
掛艾草也有很多的講究,一起看看:
1艾草要用清早的艾草。早上六七點,露水未干,艾葉飽滿,香氣足,這時候掛門頭,不光辟邪,還能驅蟲清氣,可謂一舉多得
2不掛中午的艾草。“午時掛艾,陽氣已溢”。陽光直曬,艾草早沒了晨氣,香味散盡,功效自然也大打折扣。不僅無用,反招暑氣上身
3不掛干枯的艾草。枝葉青翠、汁液飽滿的艾草,才可以“驅瘴避毒”。干枯的艾草,僅難起作用,反而讓人覺得不重傳統。
4艾草數目有講究。老話講:“陽數吉,艾草宜三五。”圖個吉利,講究三根或五根,既寓意平安,也合節氣之道。
5艾草要掛對。艾草不能隨意長短不一地捆成一束。整齊劃一,才有圓滿之意,更方便固定,不易松散,也更顯心意周全。
6艾草要倒掛。“艾倒掛,邪不入家。”艾草根朝上、葉朝下,有助香氣往下飄散,驅蟲效果更明顯,一舉兩得,福氣也順勢“倒”進家門。
7家中有孕婦盡量不掛艾草。艾草雖好,卻帶著濃烈的味道。孩子鼻子嬌嫩,引起頭暈、嘔吐等不適。身體敏感的孕媽來說,卻可能引起皮膚過敏、頭暈乏力。
所以啊,端午掛艾,“因人而宜,方為周全”。艾草雖香,不是家家戶戶都能掛在心安處。
做第二事:賽龍舟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鑼鼓聲起,水花飛濺,龍舟飛馳。端午節劃龍舟也成了人們紀念屈原的習俗之一。
龍舟大小不一,橈手人數不一。一般是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
賽龍舟現在也成了一個全民參與、熱鬧非凡的體育競技時刻,發展成為一項集體育競技、文化展示和社區團結于一體的大型活動。
龍舟,顧名思義,其造型模仿中國神話中的龍,寓意吉祥與力量。劃龍舟不僅是對速度與耐力的挑戰,更是團隊協作與集體榮譽的展現,民眾團結協作精神的舞臺,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
感謝閱讀我的美食文章,每天都會不斷更新,有食俗文化,民風民俗,飲食文化,美食制作,三餐搭配,探店,面點,烘焙,甜點等等,歡迎大家來訪。喜歡我的各種家常美食請點贊~分享~收藏~關注~我在這里等你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