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對咖啡情有獨鐘。
上海有9553家咖啡館,連續3年位居全球城市首位。以南京西路為例,每平方公里擁有咖啡館57.9家,平均每30米便有一家咖啡館。
上海人均年咖啡消費量超20杯,上海的咖啡日均消耗量近200萬杯。
除了“數量NO.1”,上海的“咖啡節”也是響當當的。
小小一杯咖啡,撬動文旅商體展融合。
外國友人在上海國際咖啡文化節上品嘗普洱咖啡。圖片來源:上觀新聞
上海人愛喝咖啡,上海的咖啡師愛研究新潮口味,上海的咖啡館也伸開雙臂,擁抱各種創新。“咖啡+新味”的賽道上,爆款層出不窮。
去年,星巴克推出“年豐咸香拿鐵”,將東坡紅燒肉風味醬和濃縮咖啡融合,加入熱牛奶,出餐時用豬肉脯加以裝飾。
網友品嘗后,形象地稱其為“紅燒肉拿鐵”。
星巴克推出的“年豐咸香拿鐵”。圖片來源:@蒼南言 個人帳號(新浪微博)
如果你以為“紅燒肉+咖啡”就是創意極致,那你就錯了,咖啡師們還開發出各種“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風味咖啡。比如——
冬陰功美式:這款咖啡以堅果風味的氣泡美式作載體,酸甜檸檬融合香茅和斑斕風味怡人,植物清香豐盛的自然風味。M stand推出的這款咖啡,讓你一秒置身于熱帶海灘。一口下去,滋味絕對不簡單!
冬陰功美式咖啡 圖片來源:樂游上海
臭豆腐咖啡:它到底是臭,還是香?突然被停止發酵的藍紋芝士與厚牛乳冰激凌封存而成的“臭豆腐”,24小時后,被黑巧堅果風味的濃縮喚醒。喝前撒上黑松露,再經過一番炙烤上桌。BRICK LANE推出這款咖啡后,喝過的都說超級香!
臭豆腐咖啡 圖片來源:樂游上海
醬油飴拿鐵:它聽起來有點“重口味”。可是,上海有家咖啡店推出這款咖啡后,不少人喝過后卻念念不忘。
它看起來與普通拿鐵沒什么區別,但其中暗藏玄機——有店內自制的“醬油糖漿”打底,再將酒桶內發酵的豆子萃取的Espresso倒入鮮奶,混合進去,一杯順滑柔潤的“醬油飴拿鐵”就做好了。
醬油飴拿鐵 圖片來源:百度
還有咖啡師動起了“咖啡+養生”的腦筋。
在2025上海(靜安)世界咖啡文化節上,老字號品牌雷允上與咖啡品牌GABEE的創意聯名飲品,就巧妙地融入了甘草?茯苓?當歸等傳統中藥材,為外國游客帶來了一場別樣的味蕾盛宴。
老字號品牌雷允上把中藥材融入咖啡。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
巨鹿路上有家小店,推出五黑特調(芝麻+咖喱葉+黑桑葚+埃塞俄比亞水洗咖啡),不知道是不是受了中醫“黑色烏發”的啟發。有喝過的顧客在社交平臺上點評:“整體很融合不突兀。”
至于在咖啡中加上桂花、玫瑰、青梅糖等配料,已經是不少咖啡店嘗試得非常成熟的產品了。
有的咖啡師則選擇開發“咖啡+美食”這個新賽道。
青椒拿鐵 圖片來源:@食戟社 個人帳號(百度)
TAIJUAN COFFEE推出的青椒拿鐵,用一個青圓椒裝著拿鐵。不用杯子用蔬菜,喝上一口,除了咖啡味還有青椒味。或許,喝完咖啡可以帶回去做個青椒炒肉~
一咖兩品,真是太劃算了。
咖啡泡飯 圖片來源:知乎
還有愚園路上一家小店推出的這款“咖啡泡飯”,在咖啡里加入了玄米顆粒、海苔與芝麻,再用小號“砂鍋”裝咖啡,乍一看就像一份“煲仔飯”,也讓不少食客大呼有趣。
在上海,咖啡已不再是單純的飲品。它包容萬千風味,打破常規想象,就像這座城市一樣,既有國際范兒,又藏著市井煙火氣。無論是傳統還是新奇,經典還是顛覆,都能在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咖啡的每一次創新,仿佛都在告訴我們:生活不必拘泥于固定配方,加點創意,或許就能喝出意想不到的精彩。
下一杯咖啡,又會有怎樣的驚喜口味呢?
撰稿:王慧
上海灘上洋掌柜(ID:shyangzhanggui)編寫
原標題:《新民僑梁|上海咖啡太有創意,冬陰功美式、中藥特調……你喝過幾種?》
欄目編輯:梅瓔迪 文字編輯:張家愉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王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