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上公交站臺很費勁兒,現在緩坡坡度合適,盲道也連貫了,出行方便多了!”近日,揚州市檢察機關對公交站臺無障礙環境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坐著輪椅的李女士輕推扶手,順著新鋪設的防滑盲道滑入公交站臺,語氣里透著欣喜。從“有障”到“無礙”,這一變化,離不開揚州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的履職助力。
2024年1月,一位殘疾人“益心為公”志愿者向邗江區檢察院反映,轄區一些公交站臺路牙遠高出地面,輪椅上下很不便利。該院立即啟動行政公益訴訟程序。初步調查發現,多處公交站臺存在路牙過高、緩坡缺失、盲道不連續等問題,影響殘障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出行便利和安全。
由于公交站臺改造涉及市級職能部門監管權限,邗江區檢察院迅速將線索提請報送至揚州市檢察院。市檢察院決定由市、區兩級院成立一體化辦案組,并邀請殘疾人、老年人“益心為公”志愿者對主城區公交站臺無障礙設施情況進行全面摸排。調查發現,主城區百余個公交站臺均存在類似問題,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2024年7月,揚州市檢察院組織相關行政機關、交通產業集團、殘聯專家及“益心為公”志愿者等召開磋商會。殘疾人“益心為公”志愿者現場講述出行困難,揚州市殘聯專家就無障礙設施改造標準及措施提出專業建議,各方最終就增設無障礙緩坡、降低緣石坡道坡度、升級改造盲道等整改事宜達成共識,并形成《會議紀要》。
會后,相關行政機關迅速行動,組織專業團隊勘察現場、制定改造方案。為解決資金難題,相關行政機關、殘聯向市政府積極匯報,爭取專項資金,共改造揚州市主城區公交站臺128處,新建盲道1464米。2024年12月,揚州市、邗江區檢察院邀請殘疾人、老年人“益心為公”志愿者實地體驗整改效果,志愿者們普遍反映改造后的公交站臺非常便利,能夠確保其自主安全進入站臺順利搭乘公交車。如今,改造一新的公交站臺上,防滑地磚平整有序,緣石坡道與路面自然銜接,曾經“攔路”的高坎變成了平緩過渡的“便民橋”。
個案整改只是起點,長效治理才是關鍵。今年3月,揚州市檢察院與市殘聯會簽《關于建立無障礙環境建設等殘疾人保障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的意見》,在線索移送、信息互通、工作聯動、普法宣傳等方面形成機制保障;就聯合打造“檢聯為公”志愿者品牌,共建“益心為公”無障礙建設領域骨干志愿者隊伍形成共識。
此外,雙方聯合研發無障礙環境建設大數據監督模型,推動啟動無障礙電子地圖2.0版本。該版本在原有可查詢主城區主要道路、醫院、學校等重點公共場所數千個無障礙設施數據的基礎上,將進一步顯示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律相關法規、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全市無障礙建設重大活動、推送公益訴訟線索條數等情況,以數據賦能持續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升級。
來源:江蘇法治報
文字:張旭 楊湘君 曾艷明
編輯:吳乾乾
在這里,“觸摸”法律“對話”法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