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夏高琴 南京攝影報道
當街道上曾阻礙通行的階梯逐步改造為平緩坡道,當陳舊斷裂、標識缺失的盲道被重新規劃鋪設,當公共區域增設了助力扶手,當社區、超市入口安裝了呼叫服務鈴……在南京,從街角物理空間的“無礙通行”,到社區生活的“深度共融”,“友好”的概念正沁潤著這個城市。
“殘疾人友好城市、社區、生活圈建設的核心,不是簡單的無障礙設施堆砌,而是基于無障礙設施改造,將‘共融共建’理念融入基層社區治理之中,為基層社區治理注入新的豐富內涵和創新動能,創造一個能讓所有殘疾人平等、自主、有尊嚴地參與社會生活,充分實現個人價值的環境。目前南京正以建鄴區鳳棲苑社區、江北新區頂山街道為試點先行探索經驗,以點帶面逐步建設殘疾人友好城市。”南京市殘聯組聯處負責人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道。
小小設計中的溫暖力量
南京江北新區珍珠南路85號,這里是江北新區頂山街道太陽花殘疾人之家的地址,也是江蘇省首個“無障礙快捷酒店”所在地。上午10時,負責人朱軍林在處理完太陽花殘疾人之家的工作后,來到酒店。
“我要經常出差去外地,免不了住酒店,很多時候我們從進入酒店到離開酒店都需要別人的幫助,其實我們內心是不愿意麻煩別人的,所以也是切身感受到殘疾人對‘無障礙設施’的需求?!敝燔娏指嬖V《華夏時報》記者,她雙手穩穩推動著自己的輪椅通過酒店入口處的坡道,帶著記者一同進入這家快捷酒店。
大廳內,在特意降低高度、與輪椅視線齊平的服務臺前,內嵌著一臺手語翻譯系統,聽力障礙人士可以在大堂對著手語翻譯系統打手語和工作人員溝通,順利完成入住登記。往右拐就是酒店內專門設置、裝修的2間無障礙客房。
殘障客人辦理入住后,就能直接在一樓入住。無障礙客房里,除了常規的無障礙設施,還根據不同殘障類別配置了一鍵呼救、閃光門鈴、遙控聲控窗簾、語音燒水壺等科技輔助產品。具體來看,針對視障人士,門前印有盲文,室內配備了語音燒水壺、聲控窗簾等,只需簡單口令便能啟動。對于坐輪椅的肢體殘疾人,客房內電燈開關的位置往下挪了幾厘米,坐在輪椅上也觸手可及;洗手臺、馬桶、淋浴間都安裝了抓握扶手。針對聽力障礙者,客房里還有聲光門鈴,如果有人按鈴,室內會發出閃光信號,這樣即便聽不見也知道門外有動靜。
“除了基礎的無障礙改造是按照標準來改的以外,其他我們改動、添加的都不是特別復雜的,但每一個改動都能用得上。”朱軍林和記者說道。
這樣小小的設計,在南京的無障礙環境改造中并不少見。當現實環境無法滿足改造要求時,用心才能消除“障礙”。
南京市建鄴區莫愁湖街道鳳棲苑社區中心是該區居民辦事點,然而門前高高的階梯難以進行坡道改造?!拔覀円苍谡覍<已芯吭趺磥砀娜肟?,現在我們是在階梯下設置了一個呼叫點,他一按,我們就有工作人員來接應。”鳳棲苑社區黨委書記張娟告訴記者,而像這樣的“愛心呼叫器”該社區內還有三個。
這些按鈕、坡道、扶手、盲道和服務臺便利設施看似微小,卻是打通無障礙服務的“最后一米”。
誰都能做生活的“主人”
“無障礙環境的打造,目的還是讓殘疾人群體能夠走出家門,參與到整個社會生活中來。我們整個友好氛圍的打造也是促進殘健融合?!睆埦暾f。
走在鳳棲苑社區的街上,各類關于“殘疾人友好社區”的標識十分顯眼。
2024年起,鳳棲苑社區作為試點社區根據《建鄴區殘疾人友好社區建設指引(標準)(試運行)》,整合社區各類資源,積極化解涉及殘疾人的社區矛盾糾紛,鼓勵殘疾人參與社區治理,獲取多樣化服務,并在無障礙環境中自由行動,促進殘疾人共享社區發展成果。同時,從基層治理與服務的角度,引導社區治理共同體協同建設,實現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
社區通過定期召開協商議事會,為殘疾人提供表達需求和建議的平臺。在這一過程中,殘疾人從單一的受助者轉變為社區重要的參與者和共建者,直接參與到社區治理的討論中,就社區服務、環境改善、文化活動等議題發表意見,協商影響他們日常生活的事務。
“我們在打造鳳棲苑小區殘疾人友好廣場時,就通過征集居民意見,將違停花壇區域改建為鋪設塑膠跑道、斜坡扶手的休閑空間,成為殘疾居民社交新場所。這個過程中殘疾居民也提了很多的想法。”張娟告訴記者。
區別于鳳棲苑社區的“共治”,頂山街道的殘疾人友好生活圈以就業為引,促進殘健共融、共建。
靠近太陽花殘疾人之家的一家菜鳥驛站,站內大部分員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體或者心智障礙殘疾,經過反復培訓,他們逐漸掌握了快遞的出庫入庫、整理分類等工作,為自己找到了“新職業”,也為附近的居民服務。
在江北新區頂山街道的“喜憨兒洗車中心”也是附近有車一族常去的門店,記者到時,兩名心智障礙者正在和店內員工一同清洗車輛,“他們倆已經很熟練了,基本上不需要提醒,就能配合洗車了?!钡陠T告訴記者。這里不僅為殘疾人提供崗位,也為他們提供職業培訓。
在頂山街道,享受過殘疾人提供的服務已不是稀罕事兒。
“對于大部分殘疾人來說,讓他們走出家門,就業是一個高效率的方式,工作在給他們帶來獲得感的同時,還有社交圈的拓展與生活半徑的延伸,只有他們走近社會,來自社會的‘友好’才有了歸處?!苯毙聟^殘聯工作人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
每一個友好單位都是火種
從“設施無礙”到“主人翁就位”,南京殘疾人友好城市建設也離不開社會的“溫情接力”。
南京明基醫院是江蘇首家授牌的“殘疾人友好醫院”,建鄴區殘聯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殘疾人友好醫院的評定,在建設過程中,從無障礙通行角度出發,對殘障人士設立單獨的通道、標識,模擬患者及家屬的門診或住院流線,對電梯、樓梯、坡道、衛生間以及相應的輪椅租借等等都有相應的規范,其中還包括醫患的交流等等,以做到全程無障礙?!睘榇?,在評定過程中,建鄴區邀請了5大類、20位殘障人士來院進行了深入體驗,針對就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調整?!巴ㄟ^專家評審以及殘障人士的親身體驗,南京明基醫院以90分的高分率先被認可?!鄙鲜鋈藛T表示。
“明基醫院一直致力于公益慈善,在助殘方面除了無障礙基礎設施建設以外,很早我們就成立了助殘志愿者團隊,希望通過對殘疾人友好醫院的建設和規范實施,把醫院助殘服務做得更規范更標準,更接近每一個殘障人士的就醫需求。以我們的‘友好’,帶動患者,帶動周邊,帶動醫療行業關注關心殘疾人群體。”南京明基醫院社會發展辦公室李瀟告訴記者,日前,南京明基醫院與建鄴多個社區簽訂了合作協議,下一步,將為區域內殘疾人建立健康檔案,并提供醫療支持。
在南京,被授牌“殘疾人友好單位”有諸如南京明基醫院這樣的大型機構,也有藏在居民區的中小型超市。
頂山街道鑫京樂生鮮超市內,商品整齊擺放,貨架間距寬敞,輪椅可以順利通過,這些貨架的距離都是為了輪椅通過,精心測量過的。店內負責人告訴記者,每月15日是鑫京樂設立的“陽光服務日”,工作人員還會佩戴特制的培訓徽章,為不同需求的殘障人士提供針對性幫助,將“友好”寫進殘障顧客的柴米油鹽。不僅如此,店內還獨創了“一日店長”職業體驗課,社工老師與超市員工幫助心智障礙青年學習導購流程,掌握基礎職業技能。
頂山街道殘聯理事長朱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鏈接轄區內的經營戶,打造殘疾人友好單位是一個全新的嘗試,我們希望幫助殘疾人深度融入更多的生活場景。目前轄區內首批友好單位有6家,后續我們會鏈接更多的經營戶參與進來。”
建設殘疾人友好城市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宏大工程”,而是一場從細微處扎根、向生活處延伸的“漫長耕耘”。這些“單個的友好單位”就像散落在城市里的微光,用具體的行動照亮殘疾人群體的出行與生活,再到將善意延伸至殘疾人日常觸達的“生活圈”,在每一個微光的努力下,“無礙”在這座城市逐漸成為共識,共筑一座城市的溫暖。
“殘疾人友好城市的打造,從物理空間的設施無障礙、數字網絡的信息無障礙,逐步延伸到公共意識、社會人文的平等融合無障礙,‘有愛無礙’拓展到了另外一個維度,是社會保障模式從生存型向發展型的呼應,也是適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客觀趨勢。”南京殘聯相關負責人表示。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