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腳步漸近
貴陽市文筆街的空氣中
已彌漫著粽葉與糯米的清香
這條不足百米的街巷
因聚集十余家
傳承數十年的手工粽子老店
被譽為“貴陽粽子一條街”
隨著節日臨近
這里的粽子預訂訂單量持續攀升
來這里買粽子
成為貴陽人的“端午儀式感”
端午節前期,粽子預定火爆
5月27日,貴陽的“粽子一條街”——文筆街上已經有不少商戶擺攤售賣手工粽子,白粽、蛋黃肉粽、蕎灰排骨粽等品類的粽子受到市民的喜愛,攤主魏女士一邊捆扎粽子,一邊向記者介紹:“從上周開始,我們的訂單就沒停過,昨天剛接了一個3000個粽子的訂單,要求真空包裝寄往外地。”
魏女士家的粽子以傳統口味為主,鮮肉粽、蕎灰肉粽最受歡迎,還有傳統的白粽、綠豆粽、蜜棗粽等,單價2.5元—10元不等。她表示,近幾年來新增的“迷你小粽”因個頭小巧,尤其受年輕人的青睞。
此外,文筆街的粽子商家為了迎合“選擇的困難癥”的顧客,還推出了“全家福粽”。這款粽子內含蛋黃、鮮肉、排骨、火腿等餡料,堪稱“粽子界的滿漢全席”。攤主萬女士表示:“全家福粽推出后,每天能賣500多個,不少顧客買來當端午節家庭聚餐的‘硬菜’。”
現包現煮的煙火氣,端午氛圍拉滿
與預訂訂單的“工業化”生產不同,端午前三天,文筆街的散客市場堪稱“手速與胃口的較量”。清晨6點,各家粽子攤已支起蒸鍋,粽葉的清香與蒸汽交織,吸引著市民駐足。不少粽子攤位前,攤主一家人齊上陣包粽子的場景引得路人圍觀。只見他們手法嫻熟,十幾秒便能包好一個三角粽。
“我家粽子餡料都是自己炒的,鮮肉粽里的肥肉要熬出油才香。”攤主們笑著說:“我們手工包粽子,產量有限,訂單比較多,所以只能一邊擺攤,一邊包粽子,包好立馬下鍋煮,線上線下一起銷售。”
“這條街的粽子,吃的不僅是味道,更是情懷。”市民王阿姨買了60個粽子,準備寄給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她回憶,自己年輕時,文筆街只有兩三家粽子攤,如今已發展成“粽子產業一條街”。
“我之前在文筆街讀書,每年端午節都會在這條街上買粽子。現在參加工作了,也忘不了童年的記憶,所以今年端午節特意來預訂一些粽子,給外地的親戚寄過去。”市民陳女士表示。
從“家庭作坊”到“網紅打卡地”
貴陽文筆街的粽子生意
見證了一座城市對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創新
端午將至
不妨來這條老街走一走
感受現包現煮的煙火氣
讓粽葉的清香喚醒記憶中的端午味道
記者/楊青青 羅晶
編輯/楊青青 責編/謝茜 審核/王營 終審/曹欽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