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斤花生米到手10粒,“偷奸耍滑”直播間誰來辨忠奸?10斤花生米到手10粒,偷奸耍滑的直播間誰管?10斤花生米到手10粒,直播間豈能“偷奸耍滑”郭元鵬 5月26日,話題#6.8元網購10斤花生米到手只有10粒#沖上熱搜榜引發關注。據報道,上海的卞女士近日在直播間以6.81元搶購“10斤花生米”。商家聲稱“物超所值”“保證不壞”,實際到貨后僅有10粒花生米,重量不足半兩。商家隨后注銷店鋪并失聯,消費者無法通過訂單信息追溯責任主體。(5月28日羊城晚報.羊城派)“10斤花生米,直播間搶購只要6塊8,家人們手速拼起來!”這樣極具誘惑性的吆喝,相信不少經常逛直播間的朋友都聽到過。10斤花生米竟然只有10粒,連半兩都不到 ,商家還直接注銷店鋪失聯。此事件一經曝光,“偷奸耍滑”的直播間,也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正常情況下,10斤花生米的價格遠不止6.8元,這種明顯背離市場價格的“優惠”,消費者本身也不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卞女士的遭遇并非個例,網友在評論區紛紛留言,“我爸也中招了”“還好啦,你6塊8有10顆,我9塊9才6顆”。不僅僅是花生米,還有網友“買塊地毯,發了一個靠墊”“買的一袋米,到手震驚了”。多數網友譴責商家“無底線”操作,認為“一粒花生米騙局”破壞市場信任,呼吁加強直播電商監管。也有網友呼吁反思消費心理,警惕不合理低價。其實,還是那句話: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會掉陷阱。就像“低價游”一樣,你看中的是“貪便宜”,人家看中的是你“貪便宜的小心思”。有的時候,成為韭菜,不能只怪“割韭菜的鐮刀”。 當然,消費者“貪小便宜吃小虧”,確實是自己本身的問題使然。但是,也需要強調的是:也不能只讓消費者為自己的貪便宜“買單”,有苦說不出。畢竟,我們不能搞“受害者有罪論”。就像電信詐騙一樣,不能因為“市民非要往火坑里跳”,就說是“活該”。我們需要做的是要填埋“騙子挖好的火坑”。 直播平臺作為連接商家和消費者的橋梁,有著不可推卸的監管責任。是平臺對商家資質審核不嚴,對商品宣傳內容缺乏有效監管,才導致了一些不良商家的有機可乘,平臺顯然沒有理由置身事外。而市場監管部門也是如此,直播間銷售亂象,暴露出的則是監管觸覺沒有跟上網絡時代的需要。例如“10斤花生米到手10粒”事件,網店注銷了,難道就拿他們沒有辦法了? “10斤花生米到手10粒”這樣的鬧劇,絕不能僅僅當作一個笑談。它給整個直播電商行業敲響了警鐘,無論是商家、平臺還是監管部門,都應該深刻反思。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讓“偷奸耍滑”的直播間無處遁形,真正實現“網不藏奸”,讓消費者能夠在直播間放心購物,促進直播電商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 “偷奸耍滑”的直播間誰來辨忠奸?就任由一直上演,跑了一家再來一家?奸”?
- 5月26日,話題#6.8元網購10斤花生米到手只有10粒#沖上熱搜榜引發關注。據報道,上海的卞女士近日在直播間以6.81元搶購“10斤花生米”。商家聲稱“物超所值”“保證不壞”,實際到貨后僅有10粒花生米,重量不足半兩。商家隨后注銷店鋪并失聯,消費者無法通過訂單信息追溯責任主體。
- (5月28日羊城晚報.羊城派)
“10斤花生米,直播間搶購只要6塊8,家人們手速拼起來!”這樣極具誘惑性的吆喝,相信不少經常逛直播間的朋友都聽到過。10斤花生米竟然只有10粒,連半兩都不到 ,商家還直接注銷店鋪失聯。此事件一經曝光,“偷奸耍滑”的直播間,也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正常情況下,10斤花生米的價格遠不止6.8元,這種明顯背離市場價格的“優惠”,消費者本身也不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卞女士的遭遇并非個例,網友在評論區紛紛留言,“我爸也中招了”“還好啦,你6塊8有10顆,我9塊9才6顆”。不僅僅是花生米,還有網友“買塊地毯,發了一個靠墊”“買的一袋米,到手震驚了”。多數網友譴責商家“無底線”操作,認為“一粒花生米騙局”破壞市場信任,呼吁加強直播電商監管。也有網友呼吁反思消費心理,警惕不合理低價。其實,還是那句話: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會掉陷阱。就像“低價游”一樣,你看中的是“貪便宜”,人家看中的是你“貪便宜的小心思”。有的時候,成為韭菜,不能只怪“割韭菜的鐮刀”。
當然,消費者“貪小便宜吃小虧”,確實是自己本身的問題使然。但是,也需要強調的是:也不能只讓消費者為自己的貪便宜“買單”,有苦說不出。畢竟,我們不能搞“受害者有罪論”。就像電信詐騙一樣,不能因為“市民非要往火坑里跳”,就說是“活該”。我們需要做的是要填埋“騙子挖好的火坑”。
直播平臺作為連接商家和消費者的橋梁,有著不可推卸的監管責任。是平臺對商家資質審核不嚴,對商品宣傳內容缺乏有效監管,才導致了一些不良商家的有機可乘,平臺顯然沒有理由置身事外。而市場監管部門也是如此,直播間銷售亂象,暴露出的則是監管觸覺沒有跟上網絡時代的需要。例如“10斤花生米到手10粒”事件,網店注銷了,難道就拿他們沒有辦法了?
“10斤花生米到手10粒”這樣的鬧劇,絕不能僅僅當作一個笑談。它給整個直播電商行業敲響了警鐘,無論是商家、平臺還是監管部門,都應該深刻反思。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讓“偷奸耍滑”的直播間無處遁形,真正實現“網不藏奸”,讓消費者能夠在直播間放心購物,促進直播電商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
“偷奸耍滑”的直播間誰來辨忠奸?就任由一直上演,跑了一家再來一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