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新藥正在全方位崛起。
在剛剛蘇醒的第二大疾病市場——自免領域,國產原研的泰它西普已成為一個現象級產品。5月27日,榮昌生物自主研發的泰它西普第三個適應癥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用于治療全身型重癥肌無力(gMG),拿到了2025年醫保談判的門票,此前獲批的適應癥有系統性紅斑狼瘡(SLE)、類風濕關節炎(RA)。
在中國既往創新藥研發中,腫瘤藥物(ADC、雙抗、CAR-T、血液瘤領域小分子)是國內Biotech最先與海外發達市場縮短差距的領域。泰它西普作為全球首創BLyS/APRIL雙靶點融合蛋白,在自免領域一馬當先,直接與海外重磅產品掰手腕。
相比腫瘤藥物的爆發力,自免產品更側重于綿長的爬坡能力。泰它西普已驗證大單品邏輯,2024年銷量突破150萬支,同比增長94.87%。隨著多適應癥擴展(從SLE、RA、MG到IgAN、pSS)及指南納入,泰它西普將成為初代國產自免藥王,未來國內銷售峰值保底達到50億元(基于VisibleAlpha共識與招證預測)。
01
超越大藥,成為大藥
泰它西普在MG領域的兩個競品均為重量級。據國泰海通證券,FcRn單抗艾加莫德2024年全球銷售額22.9億美元,同比增長90%,C5補體抑制劑依庫珠單抗2024年全球銷售額39.2億美元,同比增長32%。這兩款產品均在國內上市。
MG是一種由神經肌肉接頭(NMJ)傳遞障礙引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波動性肌肉無力和易疲勞性為核心特征。MG全球超過70萬人,其中美歐合計約有12萬存量患者,中國約有20萬存量患者。約15%-20%的患者會發生危及生命的肌無力危象,死亡率高達50%-80%,通常出現在確診后2年內,存在較大未滿足臨床需求。
自免疾病作用機制復雜,通路較多,同一適應癥可開發不同靶點。泰它西普可同時靶向B細胞激活因子(BLyS)和增殖誘導配體(APRIL),直擊致病性抗體產生的上游和源頭—B細胞及漿細胞,而且相比單靶點藥物,其作用范圍更廣、效果更強。艾加莫德、依庫珠單抗均作用于下游,無法清除抗體產生環節,存在疾病波動或停藥疾病反彈的問題。
針對MG患者,FcRn單抗療效優于C5補體抑制劑,泰它西普中長期療效更優,具備BIC潛力。泰它西普治療gMGⅢ期數據亮相AAN(美國神經病學會)年會,有效性和安全性優異。
研究納入114例患者,主要終點包括MG-ADL(評估MG患者的癥狀對日常生活質量的影響,側重患者主觀體驗和日常功能)評分和QMG(評估患者全身肌群肌力和耐力,側重客觀測量)評分的改善情況。
泰它西普在240mg QW治療組中,24周MG-ADL評分改善5.74分,QMG評分改善8.66分,MG-ADL改善≥3分的患者比例達98.1%,QMG改善≥5分的患者比例達87%。相比之下,艾加莫德26周MG-ADL改善≥2分的患者為78%,26周MG-ADL改善≥3分的患者為74%。依庫珠單抗26周MG-ADL評分改善4.2分,QMG評分改善4.6分。瑞利珠單抗(長效C5補體抑制劑,2024年全球銷售額25.9億美元)26周MG-ADL評分改善3.1分,QMG評分改善2.8分。
在療效曲線方面,泰它西普QMG評分在24周時仍呈持續下降趨勢,表明治療效果仍在持續提升,尚未達到平臺期,具有長期持續改善的優勢。
在安全性方面,泰它西普治療期間整體安全耐受,總體不良事件(AE)發生率與安慰劑組相當,感染類AE發生率低于安慰劑組(45.6%vs59.6%),未出現FcRn單抗常見的IgG過度清除導致的感染等免疫相關不良反應,也未見到補體通路抑制劑常見的腦膜炎等嚴重不良事件。
泰它西普體現出在長期慢病用藥中的持續改善、安全耐受的優勢,在gMG管理中具有超越艾加莫德、依庫珠單抗、瑞利珠單抗的市場潛力,需要一個BD到全球去釋放巨大市場空間。
02
是時候大爆發了
自免產品初期爬坡略慢,但長期耐力超強。市場推廣方面,泰它西普涉及的科室較為分散,包括風濕免疫科、神經內科、腎內科、皮膚科,因此公司需要在早期市場培育上定點有針對性地教育醫生。
大爆發的鋪墊已完成,截至2024年底,泰它西普已進入超過1000家醫院,自身免疫商業化團隊超過800人。這種廣泛的渠道覆蓋和團隊建設,已到收獲期。
泰它西普形成以gMG和SLE為核心,向IgA腎病、干燥綜合征(pSS)多適應癥拓展的矩陣布局,海內外豐收在望。
IgA腎病預計2025H2遞交NDA。
IgA腎病催生大藥的邏輯無可爭議。據《中國IgA腎病成人疾病負擔》報告預估,我國IgA腎病成人患者約為459萬人,其中已診患者約為57萬人。大樣本數據顯示,IgA腎病患者確診年齡主要分布在15-44歲,占比79.4%,大部分患者為青壯年。
IgA腎病的標準治療包括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阻斷劑、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然而IgA腎病具有較高的異質性,不同患者的臨床表現和病理改變不均一,對治療的反應和預后也各不相同,上述療法在療效和安全性上均存在著一定局限性。
據IgA腎病“四重打擊”的發病機制,目前IgA腎病創新藥開發主要集中在四個大類,分別是糖質激素類、靶向血管內皮素系統類、靶向B細胞免疫通路類、靶向補體系統類,涉及較多的信號通路以及相關靶點。據東海證券,我國作為IgA腎病的高發病國家,每年約有2.3%的IgA腎病患者發展為終末期腎病。然而,目前國內尚未有特異性的IgA腎病療法獲批上市,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亟待IgA腎病的創新藥破局,泰它西普有望填補國內特異性IgA腎病療法空白。
泰它西普IgA腎病Ⅱ期臨床研究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腎內科張宏主任牽頭,數據顯示,用藥24周后,240mg組受試者尿蛋白水平與基線相比顯著降低,24小時尿蛋白平均水平較基線下降49%,相對于安慰劑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整體不良反應相對溫和。
pSS也預計2025H2遞交NDA。
pSS是一種以淋巴細胞增殖及進行性外分泌腺體損傷為特征的慢性炎癥性自身免疫病,患病率約0.3~0.7%。除外分泌腺體受損之外,也可累及其它多個臟器、系統。現使用的藥物多為經驗性治療,或借鑒類似病變的治療。
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 Ⅱ 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組相比,接受160mg和240mg泰它西普在第24周,顯著降低pSS患者的ESSDAI(變化值: 160mg組,-4.3分;240mg組,-2.7分)和MFI-20評分(均P<0.05)。從第4周開始,泰它西普兩個治療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水平均明顯下降,并持續至第24周(P<0.05,圖4)。在整個治療期間,治療組未發生死亡或嚴重不良事件(SAE)。
目前全球尚無pSS生物藥獲批,泰它西普有望成為pSS突破性藥物,填補這一領域的空白。
自免藥王,當之無愧。國內MG市場規模2030年將超過10億美元(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泰它西普憑借BIC潛力,有望拿下MG第一市場份額。IgA腎病發病年齡很輕,是青壯年的噩夢,高達20%-40%的患者在診斷后10-20年內發生腎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或換腎,治療意愿迫切,泰它西普有望成為國內率先上市的靶向B細胞調節的IgA腎病藥物,搶占藍海市場。pSS也是一個大適應癥,中國患者數量約400萬-1000萬人,其中累及重要器官或系統的重癥比例人數約10%-15%,目前全球范圍內尚無治療pSS適應癥的生物制劑獲批,泰它西普的研發進度位居第一梯隊的前列。基于諸多循證醫學證據和先發優勢,泰它西普近年內連續三次被權威指南共識推薦用于pSS的治療。
2022年3月榮昌生物科創板上市時,泰它西普設計者、榮昌生物CEO兼首席科學官房健民談到泰它西普成為“下一個修美樂”的野望:“TNF-α這一個靶標在T淋巴細胞相關的自身免疫疾病就催生出阿達木單抗、英夫利昔單抗、依那西普等一系列重磅炸彈藥,全球合計銷售額超過400億美元,而作用在B淋巴細胞上卻還沒誕生一個爆款產品,BLyS和APRIL在B淋巴細胞的地位十分關鍵,泰它西普有潛力成為一款全球性的超級重磅炸彈藥。”
是時候了,泰它西普大爆發的時機成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