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獅子林的靈動與拙政園的雅致躍然于絲線之上,會有多驚艷?5月26日,由吳中區非遺保護單位伍錦府負責人伍秀芳創作的刺繡旗袍《小窗幽記》,在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摘得金獎。這件作品巧妙融合了蘇繡與抽拉雕工藝,當會場燈光穿過鏤空的布面,光影流動,引得無數觀者駐足流連,定制價格更是賣到了6萬元起步。
獲獎作品旗袍《小窗幽記》。蘇報融媒記者 徐靖怡/攝
“你看,前面繡的是獅子林,后面是拙政園,這里還有我們橫涇的稻田……”今天(5月27日),在工作室,回到蘇州的伍秀芳指著旗袍,向記者一一細數作品中的蘇州元素。清雅的梅花窗、奇秀的太湖石、精致的花街鋪地,十數個典型的江南文化意象交織于布面,卻錯落有致,不顯繁復。
旗袍背面繡制拙政園美景。蘇報融媒記者 徐靖怡/攝
“虛實結合、襯托主花,這就是抽拉雕的好處。”伍秀芳介紹,抽拉雕是吳地的“獨門絕技”——在面料上抽去一定數量的經絲、緯絲,以捻線工藝扳出形狀規則、大小適宜的連續鏤空圖案,由此構成可承重刺繡的隱形骨架,形成透而不露的蟬翼底紋。《小窗幽記》大面積運用了這種技藝,花窗疊影,移步換景,鏤空的“隱形”底紋又似蘇州的河流,浸潤出如水的蘇州園林盛景。
然而,抽拉雕技藝很磨性子,每1平方厘米的雕琢,都需要繡娘傾注1個多小時的心血。記者在工作室看到,獲獎作品的印花稿布滿了細密的針孔。“設計完再打樣到繡布上,每天從早8點繡到晚8點……”伍秀芳告訴記者,這件作品前后花了7個多月才制作完成。
伍秀芳在展示繡樣。蘇報融媒記者 徐靖怡/攝
這并不是伍秀芳第一次獲獎。由她主創的《鎏金歲月》《映山紅》《姝鈺》《纖雕》等作品也在各大賽場大放光彩。繡娘們的匠心不僅賦予旗袍無與倫比的美感,也讓它們贏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在伍秀芳的店里,依據工藝,一件旗袍的售價能達到數千元甚至數萬元。
“展會上曾有個小姑娘跟我說,要創新,守著這些是‘活’不下去的,我反過來問她,如果所有人都去創新了,那么誰來傳承我們的‘老底子’呢?”伍秀芳說,花費這么多精力去磨作品參賽,就是希望把蘇州傳統的文化元素帶到更大的平臺,讓更多人看見蘇繡、看見抽拉雕技藝。下一步,她還計劃申請相關專利,帶動女兒一起,把這門“吳門絕技”傳承下去,讓它在新時代的舞臺上再放異彩。
(編輯:晚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